主动脉瓣狭窄位于左心室和主动脉的连接处,因为瓣膜开口变窄导致流过瓣膜的血流量减少,从而引起的主动脉瓣叶结构和形态改变。
主动脉瓣狭窄的病因与老年性退行性变、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畸形等因素有关。患者在发病初期有相当长的时间会没有症状,当瓣口狭窄严重时会有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等症状,通常老年人多发。主动脉瓣狭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
患者在日常应避免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减轻心脏负担有助于延缓疾病进展。
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可多年无症状,主动脉瓣狭窄严重时患者会有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等症状。
1、呼吸困难
晚期患者会因为肺淤血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进而发生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
2、心绞痛
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会因为心肌肥厚导致需氧量增加和冠脉流量相对减少出现心肌供血、供氧不足,患者会有心前区紧缩感、闷痛等症状,通常在运动后多见。
3、晕厥
患者在进行体位转换的时候会出现眼前发黑或短暂意识丧失。
主动脉瓣狭窄的病因包括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畸形及老年退行性变等。
1、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是风湿性炎症导致的心脏瓣膜损害,由于瓣膜交界处纤维化,僵硬和钙化会导致瓣口狭窄。
2、先天性畸形
先天性单叶瓣、二叶瓣、三叶瓣畸形可引发主动脉瓣狭窄。
3、老年退行性变
随着年龄增长,心脏瓣膜会出现退行性改变,是老年人单纯性主动脉瓣狭窄的常见原因。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发病几率更高。
多数没有症状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在健康查体时被确诊后需要定期就医随诊,如果出现呼吸困难、心绞痛等症状需要立即就医。
其次,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出现胸闷、乏力、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时需要及时就诊心血管内科,完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导管等检查项目了解病情,明确病因。
确诊是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需要避免剧烈运动,有助于减轻心脏负担,延缓病情进展。
主动脉瓣狭窄的治疗方式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
日常多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饮食需要低盐,减轻心脏负荷,延缓病情进展。
2、药物治疗
主动脉瓣狭窄没有特异性药物治疗,患者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如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可以使用苄星青霉素、阿司匹林、泼尼松等药物抗炎。高血压患者要积极使用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拮抗剂等药物控制血压。出现心绞痛的患者可以服用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缓解症状。
3、手术治疗
出现临床症状者可以通过人工瓣膜置换术、经皮主动脉瓣球囊成形术等方式治疗。
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日常应避免剧烈运动、注意调整饮食以及做好日常病情监测等。
1、避免剧烈运动
患者接受治疗后一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以免增加心脏负担,引起不适。
2、注意调整饮食
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需要避免大量食用菠菜、胡萝卜、猪肝等含有维生素K丰富的食物,以免影响抗凝药物作用。日常可以多吃含有蛋白质及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有助于提高自身免疫力。
3、做好日常病情监测
没有明显瓣膜钙化的患者每2-3年需要随访一次;重症患者每隔半年需要就医随访。若是患者出现心绞痛、胸闷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先天性畸形和老年退行性变导致的主动脉瓣狭窄无法预防,有心脏病危险因素者可以通过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加强体育锻炼、保证膳食营养均衡等措施预防主动脉瓣狭窄。
1、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存在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风湿热等疾病的患者需要及时遵医嘱服用药物控制病情。
2、加强体育锻炼
日常要适当参加慢跑、跳绳、游泳、瑜伽、羽毛球等有氧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3、保证膳食营养均衡
适当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的摄入,营养均衡可以提高自身抵抗力,降低链球菌感染风险,预防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发生。
主要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特殊检查等方式诊断主动脉瓣狭窄。
1、体格检查
触诊可以发现心尖区收缩期有抬举样搏动。听诊可闻及心音异常。部分患者视诊可见躯干或四肢内侧皮肤存在淡红色环形红斑
2、影像学检查
包括X线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等,可发现心脏结构异常、主动脉瓣钙化等情况。
3、特殊检查
心电图检查时有助于发现P-R间期延长、窦性心动过速以及各种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