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胸主要是指患者胸部受到创伤后,胸膜腔内出现积血的一种疾病。
血胸好发于有心肺损伤史、长期从事体力劳动、凝血功能障碍等人群。血胸可能是外伤、手术、凝血功能障碍、肺结核、肺癌、重体力劳动等原因引起的。患者发生血胸的情况时,可能会出现面色苍白、脉搏细速、呼吸急促、烦躁不安、血压下降等不适症状。如果患者不及时控制出血,则会引起失血性休克、呼吸衰竭、窒息等并发症。
血胸的症状有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烦躁不安等。
1.面色苍白
患者发生血胸的情况时,如果胸腔内的积血量为500-1000ml,通常表示出血量较多,全身血液灌注减少,可出现面色苍白的症状。
2.血压下降
患者失血量过多时,可能会造成循环血容量减少,导致血管壁受到的压力下降,此时则会出现血压下降的症状。
3.烦躁不安
患者体内的血液丢失过多时,可能会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脑组织功能异常,易发生烦躁不安的症状。
血胸可能是手术操作、胸椎骨折、凝血功能障碍等原因造成的。
1.手术操作
患者进行心肺手术时,若术中出现胸部血管损伤的情况,血液可能会从损伤的血管处流出,渗透入胸膜腔内,导致血胸形成。
2.胸椎骨折
患者发生胸椎骨折的情况时,断裂的胸椎可能会刺破胸膜和肺组织,导致血液在胸膜腔内积聚,引起血胸。
3.凝血功能障碍
患者的凝血功能出现异常时,可能会造成血液凝固出现障碍,肺组织或胸廓内的血管损伤时,可出现血胸的情况。
血胸的就医指征是出现相应症状、病情加重、引起并发症等。
1.出现相应症状
患者受伤后,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呼吸急促等不适症状时,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确定出血的部位。
2.病情加重
患者胸腔内积血量持续增加,导致其出现脉搏细速、烦躁不安、血压严重下降等表现时,需要立刻接受治疗,控制出血。
3.引起并发症
患者未及时接受治疗,导致失血性休克、窒息、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出现时,应当立即就医,补充丢失的血容量。
血胸的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
患者患病时,应该卧床休息,避免进行剧烈咳嗽、用力排便、扛重物等行为,以免腹内压增加,导致出血量增加。
2.药物治疗
患者可以按照医生的要求使用注射用头孢西丁钠、注射用头孢唑林钠、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等药物,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预防肺部感染。
3.手术治疗
患者出现持续性脉搏加快、血压下降的表现,同时保守治疗无效时,应该进行剖胸探查术,及时止血、清除积血,促进血胸康复。
血胸日常应注意调整饮食结构、改善生活方式、病情监测等。
1.调整饮食结构
患者患病期间应该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豆腐、牛肉等,忌食洋葱、芥末、生蒜等辛辣刺激的食物。
2.改善生活方式
患者日常生活中应该保持健康的生活作息,早睡早起,不要熬夜,戒烟戒酒,避免过分紧张、焦虑,有利于血胸的治疗。
3.病情监测
患者康复期间需要注意呼吸急促、胸闷、面色苍白等症状是否好转,若再次出现上述症状,警惕病情复发,应及时就医。
预防血胸的方法有提高安全意识、避免长期进行重体力劳动、积极治疗相关疾病等。
1.提高安全意识
人体日常生活中应当提高安全意识,避免发生跌倒、交通事故等意外,防止肺组织或胸腔内的血管受损,预防血胸形成。
2.避免长期进行重体力劳动
人体平时需要注意避免长期进行扛重物的劳动,以免造成腹内压持续升高,导致胸腔内的器官出现损伤,促使血胸发生。
3.积极治疗相关疾病
人体患有心肺血管疾病时,应该积极去医院治疗,维持正常的心肺血管功能,有助于降低血胸的患病风险。
血胸的诊断方法是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特殊检查等。
一、体格检查
1、视诊
医生对患者进行视诊检查时,可发现其存在胸腔饱满的情况,可以初步了解病情,诊断血胸。
2、叩诊和听诊
医生通过叩诊和听诊检查,能够了解患者存在胸部叩诊浊音、呼吸音减弱等表现,有助于诊断本病。
二、实验室检查
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时,可以根据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水平,判断其是否存在持续性出现的情况。
三、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检查
患者进行胸部X线检查时,通常不能发现小于200ml的积血,发现肋膈角变钝时,提示积血量超过500ml;若合并气胸,还会发现肋膈角部位有液平面,积血量在1000ml左右时,积液阴影可至肩胛下角平面。胸部X线检查不仅可以诊断血胸,还能够评估病情加重。
2、胸部CT检查
胸部CT检查能够发现体积较小的积血,患者胸腔内的积血量低于200ml时,可以进行该项检查,辅助诊断血胸。
四、特殊检查
患者可以在超声下进行胸膜腔穿刺操作,抽取胸膜腔内的液体,通过检查液体的成分,能够确诊血胸,对疾病进行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