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属于慢性病变,是指腹主动脉下端、股动脉、上肢动脉等外周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后,使上下肢血液供应减少,患者出现缺血的症状与体征。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多发于50-70岁的人群,男性患者比较常见。此疾病的发生与吸烟、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肥胖、家族史等原因有关。患者通常会出现患肢发冷麻木、间歇性跛行等症状。若动脉闭塞程度严重,会引起坏疽、静息痛等严重症状,预后较差。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会出现患肢发冷麻木、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等症状,分析如下:
1、患肢发冷麻木
患者的外周动脉血管发生粥样硬化,导致患肢供血量不足,局部缺血,血液循环不畅,会引起患肢发冷、麻木的症状。
2、间歇性跛行
患者患处的动脉出现狭窄,在活动时,会加重病变处供血不足的情况,此时会出现患肢疼痛、无力感,患者不得不停止活动,休息后可缓解,但再次活动后可再次出现。
3、静息痛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肢动脉狭窄严重,缺血的情况加重,休息状态下也不能维持充足的血液供应,会导致患者出现静息痛。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出现与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因素有关,分析如下:
1、肥胖
若机体肥胖,会导致体内甘油三酯、胆固醇的含量上升,会增加患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风险。
2、糖尿病
若患者本身患有糖尿病,体内的血液呈高凝状态,会导致动脉血管管腔狭窄,易使此疾病的发病率高2-4倍。
3、高血压
若患者患有高血压,会导致动脉血管壁的侧压力上升,对血管壁内皮细胞造成损害,脂质沉积在血管壁,也易引起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就医指征包括出现异常症状、存在原发疾病、存在既往病史等,分析如下:
1、出现异常症状
若患者的患肢出现发冷、麻木、疼痛、无力感等症状,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2、存在原发疾病
若患者本身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等疾病,近期出现耳鸣、言语障碍、患肢感觉消失、眩晕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3、存在既往病史
若患者既往存在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近期出现静息痛、坏疽、溃疡等症状,考虑病情加重,需积极就诊。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可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进行处理,分析如下:
1、一般治疗
患者需严格戒烟,平时应适当进行肢体锻炼,有助于改善侧支循环,增强肌肉力量。
2、药物治疗
患者可遵医嘱应用抗血小板类药物治疗,有助于预防血栓形成,如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双嘧达莫片等;血液中总胆固醇含量高的患者可服用辛伐他汀片、瑞舒伐他汀钙片、非诺贝特胶囊等药物治疗。
3、手术治疗
若病情严重,已经影响到生活质量,患者可通过血管旁路移植术、血管腔内支架人工血管术等方法治疗。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日常需注意饮食、注意运动、保持良好生活习惯等,分析如下:
1、注意饮食
患者平时应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素的食物,如粗粮、各类蔬菜、水果等,其次要多食用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三文鱼、蛋类、奶制品、大豆等。
2、注意运动
患者还需坚持进行肢体锻炼,可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行走,当出现疼痛后可停止休息。
3、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患者还应避免吸烟,避免过度劳累,在平躺时,可将患肢稍稍下垂。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可通过调整饮食、适当运动、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等方法预防,分析如下:
1、饮食
健康者在生活中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减少猪油、猪肥肉、油炸食品等食物的摄入。
2、适当运动
患者应长期坚持进行有氧运动,但运动要循序渐进,避免做剧烈运动,有助于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避免肥胖。
3、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若患者本身存在高血压、糖尿病,需积极治疗。高血压患者可服用卡托普利片、厄贝沙坦片、缬沙坦胶囊等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可服用格列齐特缓释片、盐酸二甲双胍片、阿卡波糖片等药物治疗。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可通过典型症状、节段性血压测量、多普勒超声显像等明确诊断,分析如下:
1、典型症状
若患者出现患肢麻木发冷、间歇性跛行、静息痛、坏疽、溃疡等典型症状,可初步做出诊断。
2、节段性血压测量
患者还可做节段性血压测量,若发现节段间有压力差,则说明局部动脉存在狭窄的情况,可辅助诊断出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3、多普勒超声显像
患者还可做多普勒超声显像检查,可明确动脉狭窄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