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疝是由于颅内压改变导致脑组织发生移位并超过一定界限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
颅脑损伤、颅内肿瘤、急性脑血管病变等多种原因可导致颅内压升高,进而将脑组织挤入小脑幕裂孔、枕骨大孔、大脑镰下等颅内间隙中,引起脑疝。该病是一种急性危重症,发生速度极快,短时间内就可能会造成生命体征改变,而且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患者一旦确诊,应该立即进行急救,尽量改善预后。
脑疝根据部位可分为小脑幕裂孔疝、枕骨大孔疝、大脑镰下疝等类型,不同类型症状也有区别。
1、小脑幕裂孔疝
该类型患者可见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意识障碍、运动障碍等症状,还可伴有瞳孔改变,比如对光反射迟钝、瞳孔散大等。部分患者还可出现血压升高、体温升高等症状。
2、枕骨大孔疝
患者可见突发的呼吸骤停现象,甚至可能会因此死亡,可伴有瞳孔忽大忽小、意识障碍等症状。
3、大脑镰下疝
患者常见对侧下肢瘫痪、感觉减退、排尿异常等症状。
脑疝的病因主要包括颅脑外伤、急性脑血管病变、颅内占位、医源性因素等。
1、颅脑外伤
外伤形成的硬膜下血肿、急性硬膜外血肿、脑内血肿等,都可导致颅内压升高,诱发脑疝。
2、急性脑血管病变
大面积的脑梗死导致脑组织水肿、颅内动静脉畸形等原因可引起颅内压升高,增加脑疝的风险。
3、颅内占位
脑肿瘤、颅内脓肿、慢性肉芽肿等占位性病变,也可挤压脑组织,诱发脑疝。
4、医源性因素
对颅内压升高的患者行腰椎穿刺可能会进一步加大颅腔和脊髓蛛网膜下腔压力差,引起脑疝。
脑疝患者的就医流程一般包括发现就医指征、询问家属病史、进行检查等。
1、发现就医指征
如果患者突然出现剧烈头痛、意识障碍、瞳孔变化、剧烈呕吐甚至休克等症状,应该立即送患者去医院急诊治疗或拔打急救电话。经过急诊医生初步诊断后,轻症患者可转至神经外科就医,重症患者要立即行手术治疗。
2、询问家属病史
该病患者急性期通常无法回答医生问题,陪同家属要尽量准确回答医生问题,比如发作时间、是否有基础病等。
3、进行检查
要立即行体格检查、头部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积极治疗。
脑疝的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
首先要评估患者情况,如果存在呼吸困难症状应立即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
2、药物治疗
要尽快给患者用药降低颅内压,常用的有20%甘露醇注射液、10%甘油果糖注射液、2%-23.4%的高盐渗溶液等,还可以配合肾上腺皮质激素进行治疗。
3、手术治疗
药物效果不佳的患者,急性期可行去骨瓣减压术、内减压术等方法降低颅内压。明确病因后,还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清除诱因,比如血肿清除术、脑肿瘤切除等。
脑疝的日常护理方法包括心理护理、术后护理以及生活管理等。
1、心理护理
该病发病急骤且病情严重,患者治疗期间可能会产生悲观消极的情绪,家人和朋友要给予患者信心,督促患者配合医生治疗。
2、术后护理
手术后要注意保持患处清洁干燥,改善室内环境,给予患者低盐、易消化、高蛋白的食物。随时观察患处情况,定期消毒换药,如有异常立即告知医生。
3、生活管理
患者出院后要尽量居住在安静的环境中休养,避免劳作或者提重物,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用力咳嗽或排便。
脑疝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积极治疗原发病、保护头部、改善生活方式等。
1、积极治疗原发病
如果患者存在颅内血肿、脑肿瘤等原发病,要积极的进行治疗,去除可能会导致颅内压升高的诱因。如果出现剧烈头痛、呕吐等症状,要立即去医院就诊,及时干预,避免发展为脑疝。
2、保护头部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头部,避免头部外伤。
3、改善生活方式
平时要注意积极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
脑疝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病史、临床症状及体征、相关检查结果。
1、患者病史
如果患者存在颅脑外伤、急性脑血管病变、急性脑积水、脑肿瘤等病史,或是进行过腰椎穿刺引流脑脊液术之类的治疗,则有可能诱发脑疝。
2、临床症状及体征
如果出现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嗜睡、昏迷、反应迟钝、呼吸骤停等症状,可初步判断是脑疝。体格检查可见意识障碍,瞳孔逐渐散大、对光反射迟钝、眼球固定,Babinski征阳性,Oppenheim征阳性,Gordon征阳性,Chaddock征阳性以及生命体征紊乱等现象。
3、相关检查
可对患者进行头部CT、核磁共振、脑部超声、脑血管造影、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等相关检查,明确脑疝的病因、部位和程度,辅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