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前列腺炎主要是由于病原体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前列腺腺泡和周围组织发生的炎症性病变,纤维组织增生性疾病。
慢性前列腺炎好发于30-40岁以及61-70岁的人群。患病期间,患者可能会出现尿痛、尿频、尿急、尿不尽、排尿延迟、尿线变细等泌尿系统不适症状,若未及时控制炎症,则会造成炎症扩散,引起慢性精囊炎、后尿道炎等并发症。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生与感染、精神心理因素、免疫失调等原因有关。
慢性前列腺炎的症状有局部疼痛、排尿异常、性功能异常等。
1.局部疼痛
患病时,患者的前列腺和周围的组织可发生炎症性病变,使其出现盆腔区域疼痛症状,疼痛可反复出现。
2.排尿异常
疾病可造成前列腺、膀胱等组织充血、水肿,导致患者出现尿频、尿痛、尿道灼热感、尿线变细、尿分叉、排尿后尿道少量白色分泌物等不适症状。
3.性功能异常
前列腺发生病变后,该器官可出现充血的情况,促进腺体分泌,患者可表现为早泄、遗精、射精后疼痛等症状。
慢性前列腺炎主要是由于病原微生物感染、盆底肌功能失调、免疫功能异常等原因引起的。
1.病原微生物感染
病原微生物侵犯前列腺后,前列腺部位可能会出现慢性炎症,造成前列腺充血、水肿,引发慢性前列腺炎。
2.盆底肌功能失调
盆底肌功能失调时,可能会引起尿道括约肌过度收缩,造成膀胱出口梗阻,尿液反流至前列腺时,可形成慢性前列腺炎。
3.免疫功能异常
免疫功能异常时,可造成细胞免疫失调,导致患者的盆腔和前列腺出现持续性炎症反应,从而引起慢性前列腺炎。
慢性前列腺炎的就医指征是出现相应症状、影响生活质量、引起并发症等。
1.出现相应症状
慢性前列腺炎引起盆腔疼痛、排尿困难、射精疼痛等不适症状时,需要及时去医院的泌尿外科就诊,改善泌尿系统不适症状。
2.影响生活质量
本病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时,应当及时控制炎症,改善排尿不适,加快病情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3.引起并发症
后尿道炎、慢性精囊炎等并发症出现时,应该通过治疗减轻疼痛、尿路刺激征,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中医治疗等。
1.一般治疗
避免久坐或憋尿,不要与他人发生不洁性行为,保持适度的性生活,不能忍精不射,局部热敷,减轻疼痛。
2.药物治疗
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盐酸多西环素胶囊、盐酸米诺环素胶囊等药物,抑制细菌繁殖,控制感染。患者还需要根据医生的要求使用盐酸特拉唑嗪胶囊、甲磺酸多沙唑嗪片等药物,松弛后尿道和膀胱颈,改善排尿功能。
3.手术治疗
慢性前列腺炎一般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若合并前列腺增生,则可以采用前列腺增生摘除术,保持尿道通畅,防止尿液潴留。
4.中医治疗
患者还可以对关元穴、气海、三阴交等穴位,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前列腺功能恢复,缓解不适。
慢性前列腺炎日常应注意保持局部卫生、避免久坐、病情监测等。
1.保持局部卫生
保持会阴部清洁卫生,避免细菌滋生,防止患者再次出现感染的情况,以免对慢性前列腺炎的恢复产生不良影响。
2.避免久坐
久坐可能会压迫前列腺组织,造成前列腺充血,久坐时,可以适当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加快病情恢复。
3.病情监测
如果经过系统地治疗,盆腔区域疼痛症状加重或出现明显的全身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控制感染,改善预后。
预防慢性前列腺炎的方法有调节压力、多喝水、适度性生活等。
1.调节压力
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能够放松身心,减轻机体承受的压力,避免交感神经张力过高,预防慢性前列腺炎。
2.多喝水
日常生活中应该多喝水,增加肾脏的血液灌注量,促进尿液排泄,冲刷尿道,避免细菌滋生,防止出现慢性前列腺炎。
3.适度性生活
适度规律的性生活能够促进前列腺液的排出,对预防本病发生有一定的好处。
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方法有直肠指检、前列腺液检查、病原学定位检查、超声检查、膀胱镜检查等。
1.直肠指检
直肠指检能够触摸到饱满增大的前列腺,质地较软且存在轻度压痛症状。病程较长时,前列腺组织缩小、质地变硬、不均匀。
2.前列腺液检查
进行前列腺液检查时,可以发现患者前列腺液中的卵磷脂小体数量减少,白细胞数量增多,提示前列腺可能存在炎症。
3.病原学定位检查
采用“四杯法”、“两杯法”对分段尿液和前列腺按摩液进行细菌分析时,能够判断慢性前列腺炎的类型。
4.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可显示患者的前列腺组织结构不清晰,一般表示可能患有慢性前列腺炎。
5.膀胱镜检查
膀胱镜检查能够观察患者有无尿道狭窄、堵塞、结石等情况,患有本病时,可能会出现后尿道充血、肿胀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