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囊炎是发生在胆囊部位的急性炎症,属于消化系统疾病。
急性胆囊炎可根据病因分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可发生于各年龄段。患者通常是由于胆囊管梗阻、细菌感染、创伤烧伤、胰腺疾病等原因导致发病,胆囊功能出现障碍,可出现右上腹疼痛、皮肤黄染、恶心、烧心、反酸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出现胆囊穿孔、胆道出血慢性胆囊炎、胆源性肝囊肿等并发症。
急性胆囊炎会出现疼痛、黄疸、食欲不振、发热等症状。
1.疼痛
由于胆汁排泄障碍,胆囊内压力增大,胆囊收缩增强,局部出现阵发性、持续性绞痛,疼痛可向右肩、后背等部位放射。
2.黄疸
胆汁无法正常的参与消化,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增高,皮肤、巩膜颜色泛黄。
3.食欲不振
胆囊功能障碍,无法正常参与食物的消化,导致消化功能下降,出现食欲不振、恶心、腹胀、反酸等症状。
4.发热
感染引起的急性胆囊炎,机体免疫系统受到刺激,会引起体温增高。
急性胆囊炎通常是由于饮食不当、胆囊结石、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等原因引起。
1.饮食不当
长期进食油腻高脂的食物,会刺激胆汁分泌,胆囊出现剧烈收缩,诱发急性胆囊炎。
2.胆囊结石
若胆囊内存在结石,结石嵌段于胆囊管处,胆汁排出受阻,引起胆囊内压力增大,且局部黏膜出现损伤,诱发感染,引起急性炎症。
3.细菌感染
胆道内的细菌随胆汁进入胆囊内,胆汁淤积后,细菌在胆囊内大量繁殖,导致发病。
4.寄生虫感染
寄生虫进入胆囊后可引起胆管梗阻,胆囊防御力下降,局部易出现急性炎症。
急性胆囊炎的就医指征有夜间频发上腹胀痛、出现阵发性上腹疼痛、出现高热寒颤症状。
1.夜间频发上腹胀痛
夜间经常出现上腹部胀痛,较为轻微,伴有厌食、食欲下降、恶心等症状,需要就医。
2.出现阵发性上腹疼痛
上腹部出现阵发样疼痛,较为剧烈,可呈绞痛,并向周围放射,需要及时就诊。
3.出现高热寒颤症状
体温大幅增高,伴有寒颤、畏寒等表现,上腹疼痛难忍,应立即前往医院进行诊治。
急性胆囊炎可进行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1.一般治疗
严重者立即禁食,通过胃肠减压减少胃内容物,监测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路,通过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药物治疗
细菌感染者使用头孢唑林、头孢呋辛等药物控制感染,疼痛严重者使用山莨菪碱、阿托品等药物镇痛,服用苯丙醇、熊去氧胆酸片等药物促进胆汁排空。
3.手术治疗
在超声下进行胆囊穿刺引流术,缓解胆囊内压力,若出现坏疽,可在腹腔镜下将胆囊切除。
急性胆囊炎日常应注意饮食清淡卫生、避免饮酒、规律作息、监测病情。
1.饮食清淡卫生
避免饮食不洁,限制脂肪的摄入,否则可刺激胆汁分泌,禁食过酸辛辣的食物,保持饮食清淡。
2.避免饮酒
限制酒精的摄入,酒精具有一定的刺激性,易加重炎症。
3.规律作息
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避免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不可过度疲劳。
4.监测病情
注意观察自身症状是否出现改变,若腹痛、恶心、呕吐症状加重,需及时就医。
急性胰腺炎可通过合理膳食、健身运动、放松心情、定期体检等方式进行预防。
1.合理膳食
保持饮食清淡,避免进食辛辣油腻的食物,禁止暴饮暴食,食物需完全烹熟再食用。
2.健身运动
适当进行散步、太极等运动,可增强免疫力,避免肥胖。
3.放松心情
保持心情愉悦,避免出现焦虑、抑郁、紧张等心理,适当参加社交活动,缓解压力。
4.定期体检
中老年人群、肥胖人群等高危人群可定期体检,及时发现胆囊病变,避免病情加重。
急性胆囊炎可通过体格检查、血液检查、超声检查等方式进行诊断。
1.体格检查
视诊可见右上腹胆囊区域出现肿大,按压时疼痛,且腹膜刺激征、Murphy征结果为阳性,患有急性胆囊炎的可能性较大。
2.血液检查
进行血常规、肝功能等检查,若发现肝功能异常、白细胞计数增高,可是胆囊炎存在急性炎症。
3.超声检查
观察胆囊的形态,若胆囊体积增大,囊壁增厚,结合体格检查、血液检查结果可进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