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外疝是指发生在患者腹部的疝,患者腹腔内的脏器、组织经腹壁处薄弱点、孔隙向体表突出,则形成了腹外疝。腹外疝一般由疝环、疝内容物、疝囊、疝外被盖等组成。
腹外疝多发生于男性,右侧比左侧多见。此疾病的出现与腹壁强度降低、腹内压力增高等原因有关。患者会出现时大时小、时有时无的肿块,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可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
若患者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嵌顿组织发生缺血坏死,发生肠穿孔,甚至会发展为腹膜炎。
不同类型的腹外疝,症状有所不同,包括腹股沟疝、股疝、脐疝等,分析如下:
1、腹股沟疝
多数患者在早期通常无自觉症状,偶尔会出现腹股沟钝性疼痛,在站立、用力或者负重时,疼痛加重,在平卧后疼痛会有所好转。
2、股疝
疝块通常呈半球形隆起,体积一般不大,患者在久站或咳嗽时会出现轻微坠胀感,当病情加重,疝块突发嵌顿,患者会出现剧烈疼痛感。
3、脐疝
患者通常会出现消化不良、腹部隐痛的症状,同时在肚脐处可看到半球形的疝块,内容物可回纳。
腹外疝的发生一般与腹壁强度降低、腹内压力增高等原因有关,分析如下:
1、腹壁强度降低
若患者存在手术史,手术切口愈合不良,腹壁发生外伤或者感染,腹壁神经出现损伤、肌肉萎缩等,易导致腹壁强度降低,易增加腹外疝发生的概率。
2、腹内压力增高
若患者存在慢性便秘、慢性咳嗽、排尿困难、腹水、长期搬重物、举重等情况,会导致腹内压力持续或者瞬时的升高,会导致腹外疝。
腹外疝就医指征包括腹部出现异常症状、存在原发疾病、病情加重等,分析如下:
1、腹部出现异常症状
若患者的腹部出现肿块,同时伴随腹痛,在站立、负重、行走、跑步、剧烈咳嗽时疼痛感加重,此时需积极就医。
2、存在原发疾病
若患者本身患有膀胱结石、包茎、尿道狭窄、慢性咳嗽等疾病,近期出现便秘、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3、病情加重
若患者本身患有腹外疝,近期病情加重,疝块突发嵌顿,出现局部剧烈疼痛的症状,需积极急诊。
腹外疝可通过一般治疗、手术治疗、其他治疗等方法治疗,分析如下:
1、一般治疗
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做增加负压的动作,如剧烈咳嗽、用力排便等,同时保持大便通畅,多食用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多饮水,养成定期大便的习惯。
2、手术治疗
若是腹股沟疝,可通过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处理,常见手术方法包括单纯平片修补术式、网塞加平片修补术式等;若是股疝,可通过经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
3、其他治疗
对于还患有其他重病的患者,不能耐受手术,可使用疝带治疗;对于疝块发生嵌顿的时间在3-4小时内的患者,且局部压痛不明显,不存在腹肌紧张的患者,可通过手法复位的方式处理。
腹外疝日常应注意饮食、注意运动、避免做增加腹压的动作等,分析如下:
1、注意饮食
患者要保证营养元素的均衡摄入,可以多食用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可以促进肠胃道蠕动,促进大便排出。
2、注意运动
患者在病情好转后,可遵医嘱进行轻柔的运动,如散步、打太极等,避免做重体力劳动或者剧烈运动。
3、避免做增加腹压的动作
患者应避免做增加腹压的动作,如用力排便、剧烈咳嗽、仰卧起坐等,防止疾病复发。
腹外疝可通过加强锻炼、保持大便通畅、积极治疗相关疾病等方法预防,分析如下:
1、加强锻炼
健康者平时需加强锻炼,可长期坚持进行有氧运动,如游泳、打羽毛球、打篮球、踢足球等,有助于增强体质,同时可做仰卧起坐、蹲起等运动锻炼腹肌,增强腹壁肌肉力量。
2、保持大便通畅
健康者应多食用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可以促进大便排出,预防便秘,平时还需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用力排便。
3、积极治疗相关疾病
若患者患有膀胱结石,需积极进行治疗,防止结石阻塞尿道引起排尿困难,导致腹内压力升高,诱发腹外疝。患者可遵医嘱通过经尿道取石术、冲击波碎石术、开放式手术等方法治疗。
腹外疝可通过视诊、CT、超声等检查确诊,分析如下:
1、视诊
疑似腹外疝的患者可到医院就医进行查体,患者在站起来咳嗽时,若通过视诊观察到体表出现突出的肿块,可初步做出诊断。
2、CT
患者可进一步做CT检查,可明确腹壁缺损的位置、大小以及疝内容物等,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3、超声
患者还可做超声检查,可明确肌层是否中断,明确患者在体位变动或者咳嗽时,内容物是否会进出腹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