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睾炎是一种以附睾肿胀、疼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男性生殖系统炎症疾病。
附睾炎多见于中青年,尤其是性生活活跃者,常与睾丸炎同时存在。本病根据病程长短可以分为急性附睾炎和慢性附睾炎。其次,根据致病因素不同还可以分为感染性附睾炎和非感染性附睾炎。
附睾炎急性发病后,只要得到及时的治疗,多数患者会在四周左右恢复。而慢性睾丸炎容易迁延不愈,影响患者的精液质量,甚至会造成不育。
附睾炎可以分为急性附睾炎和慢性附睾炎,不同类型的疾病,症状也有所不同。
1、急性附睾炎
患者的一侧阴囊会快速肿大,同时可出现红斑。随着病情进展,患处可逐渐变硬,且会伴随阴囊疼痛感,严重时疼痛会向腹股沟、下腰部等部位放射。
2、慢性附睾炎
多数患者症状不明显,患侧阴囊可能只会出现轻微不适感。触摸附睾时能够感到其变大、变硬、有硬结、表面不光滑等,有时会伴随疼痛的症状。
附睾炎主要是因为感染因素造成的,常见的诱发因素包括尿液返流、不良性行为等。
1、感染因素
如果自身免疫力下降,导致附睾部位受到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致病菌的感染,则会诱发附睾炎。
2、尿液返流
阴茎异常抬高或者受压会导致尿液无法正常排出,使尿道压力增大,造成尿液返流至附睾,从而会引起附睾炎。
3、不良性行为
若与存在生殖系统感染的人发生性关系,且没有使用避孕套,则会增加患附睾炎的几率。
若存在不良性生活史,且出现了附睾疼痛、肿胀等症状,则要高度怀疑患有附睾炎,此时应该立即前往泌尿外科、男科或急诊科等科室就诊。
如果医生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后发现附睾处变大、变硬、输精管增粗,甚至表面可见红斑,即可初步诊断为附睾炎。随后患者还需要遵医嘱进行尿常规、血常规、微生物培养、B超、CT、膀胱镜、组织病理学活检等检查,从而为附睾炎的明确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附睾炎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
患者急性期应该注意制动,以卧床休息为主,且适当抬高阴囊。疾病早期可以先进行局部冰敷,有利于减轻疼痛感;后期可改为热敷,以加快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
2、药物治疗
附睾炎多是由于细菌感染所致,因此患者通常需要遵医嘱使用对致病菌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常用药物有头孢呋辛钠、头孢克洛、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等。
3、手术治疗
对于急性附睾炎,出现睾丸缺血的情况时可以进行附睾切开减压术治疗。若属于慢性附睾炎,保守治疗不佳时可考虑进行输精管结扎术、附睾切除术等治疗。
附睾炎的日常注意事项包括禁止同房、避免体力活动、密切监测病情等。
1、禁止同房
附睾炎患者在急性期应该绝对禁止性行为,否则不仅不利于自身恢复,还可能会造成致病菌传播,导致性伴侣生殖系统受到感染。
2、避免体力活动
在病程急性期应该以卧床休息为主,不可进行体力活动,以免加重身体负担,造成疾病迁延不愈。
3、密切监测病情
患者平时也需要观察患处情况,明确疼痛、肿胀、排尿不适等症状有无减轻。若不适症状持续不能缓解甚至逐渐加重,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并检查是否存在其它并发症。
附睾炎的预防措施包括注意会阴部卫生、同房时使用安全套、积极治疗周围组织炎症等。
1、注意会阴部卫生
日常需每天用温水清洗会阴部位,并勤换洗内裤,保持会阴部清洁卫生,从而降低附睾炎的发病几率。
2、同房时使用安全套
平时还需避免高危的性行为,同房时尽量使用安全套,以防止病原体传播,避免诱发附睾炎。
3、积极治疗周围组织炎症
如果前列腺、睾丸等部位存在炎症,应该积极治疗,促使炎症消退,否则病原体可能会蔓延至附睾部位,从而诱发附睾炎。
附睾炎主要可以通过临床症状、体格检查以及其他医学检查等进行诊断。
1、临床症状
当患者出现附睾肿胀、疼痛等症状时,则应该考虑患有附睾炎。
2、体格检查
若医生对患者附睾处进行观察后发现表面有红斑,触诊时发现附睾增大、有硬结、输精管增粗等,伴有按压痛,则可初步诊断为睾丸炎。
3、其他医学检查
患者还需做更加详细的尿常规、血常规、微生物培养、B超、CT、磁共振成像等检查,从而对附睾炎进行明确诊断,并且找出附睾炎的致病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