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雾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脑血管病,因为颅底异常扩张的血管网在脑血管造影时显现的形态像是炊烟,所以称为烟雾病。
烟雾病主要以颈内动脉末端及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起始部狭窄或闭塞,脑底穿支动脉代偿性扩张为主要特征。患者会因为大脑失血、出血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偏瘫、癫痫以及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治疗主要以改善病灶处血液循环为主,通常年幼患者预后较差,成人患者预后相对较好。
因为烟雾病病因尚未明确,因此不能完全被治愈,患者日常应注意清淡饮食,注意心态平和。
烟雾病的典型症状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出血等。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患者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表现为偏瘫、偏盲、失语、偏身感觉障碍、构音障碍、癫痫等症状。
2、脑梗死
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障碍、视野缺损、说不出话或词不达意等失语现象。
3、脑出血
以脑室内出血或脑实质出血破入脑室最为常见,出血量少时患者会有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现象。出血量较多时患者会很快昏迷或昏迷逐渐加深,出现针尖样瞳孔、四肢肌张力增高等现象。
烟雾病的病因目前尚未明确,可能与基因、遗传因素、获得性环境因素、自身疾病因素、感染因素等有关。
1、基因、遗传因素
研究发现,烟雾病有家族聚集性,患者子女发病会比正常人高出多倍,且烟雾病的发生可能与染色体基因异常有关。
2、获得性环境因素
发病前存在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颅脑外伤等情况均会增加患烟雾病的风险。
3、自身疾病因素
本身有唐氏综合征、镰状细胞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患者发病率会有所升高。
4、感染因素
烟雾病的发生可能与钩端螺旋体感染有关。
患者日常出现不明原因的头痛、头晕等症状,在休息后不能缓解时需要及时就诊神经外科。
其次,若患者有烟雾病家族史,在控制诱发因素的同时还要定期体检。若患者出现言语不清、肢体乏力、共济失调、失语等脑卒中症状时需要及时就诊神经外科完善颅脑CT、磁共振成像等检查。另外,若是患者频繁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癫痫等症状,需要高度怀疑该病,应立即就医。
确诊后需要积极接受规范治疗,保证情绪平稳。
烟雾病的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
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保证情绪平稳,避免过于激动、生气、发怒或是过度兴奋等。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接受治疗,避免长期处于不良情绪中。注意保护好手术部位,以免手术区域血管受压迫。
2、药物治疗
针对有脑卒中症状的患者,可以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钙通道阻滞剂类药物缓解病情,常用的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维拉帕米等。若患者出现癫痫症状,还可使用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地西泮等药物治疗。
3、手术治疗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以通过颅内外血管重建手术缓解病情,手术需要避开脑梗死或颅内出血的急性期。
烟雾病患者日常需要注意饮食调理、做好情绪管理以及保护手术部位、做好日常病情监测等。
1、饮食调理
保证清淡饮食,避免偏食,可以多吃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吃过冷或过烫的食物。
2、做好情绪管理
保证情绪平稳、心态平和,避免情绪起伏过大,以免情绪激动引起血压升高加重病情。
3、保护手术部位
注意保护手术部位,避免受到外力压迫,以免加重病情。
4、做好日常病情监测
服药期间需要观察是否有药物不良反应,以免发生再出血、伤口不愈合等情况。遵医嘱规范服用药物,术后三个月复查一次后可以间隔半年或一年再次复查。
烟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因此没有有效的方式可以预防烟雾病,但是可以通过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保持良好心态、调整饮食结构等方式预防烟雾病的发作。
1、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
日常避免过度劳累,避免频繁熬夜,保证每日有6~8小时的睡眠时间,可以适当的参加运动,避免长时间卧床,避免参加剧烈运动、极限运动以及避免乘坐飞行交通工具等。
2、保持良好心态
避免长时间处于焦虑、紧张、不安等不良情绪中,可以通过与他人沟通、散步、旅行等方式调整心态,保持情绪稳定。
3、调整饮食结构
多吃含有高维生物的蔬果类食物,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如动物内脏、蛋黄、蟹黄等。
可以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磁共振成像、颅脑CT、经颅多普勒超声等检查诊断是否有烟雾病。
1、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反映颅内血管病变部位和范围,如判断颈内动脉末端、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起始段是否有狭窄或闭塞。
2、磁共振成像
可以明确是否有脑卒中,并确定部位。
3、颅脑CT
若是出现脑实质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会显示为高密度影像。
4、经颅多普勒超声
该检查是检测颅内血管异常的初步筛查方式,还可以判断烟雾病的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