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炎通常是指发生在直肠部位的急慢性炎症。
直肠炎的病因较为复杂,包括感染、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炎症性肠病等,通常可以分为感染性直肠炎、溃疡性直肠炎、放射性直肠炎、转移性直肠炎、嗜酸细胞性直肠炎等,症状则以腹部疼痛、肛门下坠、腹泻、里急后重、血便等为主,病程相对较长。
一般病情较轻的患者在消除致病因素后可以自愈,但病情严重者则需进行规范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直肠炎的症状包括直肠疼痛、便血、里急后重等。
1.直肠疼痛
患者肛门部位神经分布较为密集,通常炎症波及范围扩大时会导致患者肛门直肠出现剧烈疼痛,排便时明显加重。
2.便血
患者直肠黏膜及深层次血管受炎症刺激会破裂出血,同时会产生大量的炎性分泌物,故患者排出的粪便多为黏液脓血便。
3.里急后重
患者直肠、肛门受炎症刺激会产生强烈的便意,排便结束后仍自觉排便不尽。
直肠炎的病因包括感染、炎症性肠病、放射线损伤、异物损伤等。
1.感染
患者误食不洁食物或患有淋病、生殖器疱疹、衣原体感染等感染性疾病均可引起直肠炎。
2.炎症性肠病
患者患有炎症性肠病会导致直肠黏膜受损,从而引起直肠炎。
3.放射线损伤
患者接受化疗或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也会导致肠道组织细胞凋亡,从而破坏肠道的保护屏障并引起直肠炎。
4.异物损伤
患者直肠被骨片及其他尖锐异物划伤后也可引起直肠炎。
直肠炎的就医过程分为观察症状、询问病史、完善检查等。
1.观察症状
患者出现直肠肛门疼痛、便血、里急后重等疑似直肠炎症状时可以至消化内科、胃肠外科就诊。
2.询问病史
医师通常会询问患者是否患有炎症性肠病、近期是否曾进行化疗、近期是否曾服用抗生素。
3.完善检查
患者就医后通常需要进行直肠指检、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特殊检查,医师根据检查结果可以诊断疾病。
直肠炎的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
患者平时应限制纤维素、脂肪摄入量,避免吸烟、酗酒或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可以使用温水、高锰酸钾溶液等坐浴。
2.药物治疗
患者可以根据疾病类型选用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抗组胺药物、益生菌制剂、导泻药物等缓解不适症状并改善病情。
3.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转流性造口术、直肠修补术、关瘘再吻合术等手术。
直肠炎的日常护理方法包括家庭护理、生活管理、病情监测等。
1.家庭护理
家属平时需要注意安抚患者,引导患者配合医师诊治,患者自身也需注意保持心情愉悦,并利用肌肉放松训练、音乐疗法消除不良情绪。
2.生活管理
患者平时需要注意清洁肛门并保持局部洁净干燥,饮食则需注意口味清淡,禁止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需保持作息规律,避免过度劳累。
3.病情监测
患者平时需注意观察症状变化并定期进行结肠镜筛查,如果疼痛加重或出血量增多,则应及时复查。
预防直肠炎的方法包括注意饮食卫生、改善生活方式、注意安全防护等。
1.注意饮食卫生
患者平时不可饮用生水或食用生冷食物、腐败变质食物,饭前便后应洗手,避免感染病原体引起直肠炎。
2.改善生活方式
患者平时需要增加运动量以增强免疫力,同时需注意作息规律,避免熬夜、吸烟、酗酒、过度劳累,防止免疫力下降诱发直肠炎。
3.注意安全防护
患者平时需避免接触过敏原、放射性物质,接受化疗时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出现不适症状时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防止直肠黏膜损伤引起直肠炎。
医师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直肠指检、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特殊检查等项目结果可以诊断直肠炎。
1.临床表现
患者出现直肠肛门疼痛、便血、里急后重等症状通常提示有患直肠炎的可能性,医师据此可以进行初步诊断。
2.直肠指检
医师进行直肠指检发现患者直肠黏膜弹性差且质地粗糙可以初步诊断为直肠炎。
3.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包括粪便检查、血常规、食物过敏过筛试验等,各项检查结果可以用于诊断直肠炎或排除其他感染性疾病。
4.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包括钡剂造影、CT等,可以用于诊断直肠炎并评估直肠损伤程度。
5.特殊检查
特殊检查包括直肛肠镜或乙状结肠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肠道黏膜病变情况并诊断直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