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心脏病是心脏病的一种类型,是风湿炎症引起的心脏瓣膜损害。
风湿性心脏病考虑是风湿热重度发作或者是反复发作引起的。营养不良、长期处于寒冷潮湿的场所等因素可诱发此病。患者初期一般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胸闷、气短、乏力、心慌、咳嗽、下肢水肿、呼吸困难等症状。
患者可以到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心脏彩超、X线检查等明确诊断。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初期可能无明显症状,后期可出现乏力倦怠、胸闷、气促、头晕、心悸等症状。
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出现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心前区不适、下肢水肿、呼吸困难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伴随腹痛、多汗、鼻出血、不由自主的舞蹈样动作等症状。
患者出现上述症状,需要保持平稳的情绪,并及时到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通过医生查体,做心脏彩超、X线检查等,明确诊断。
风湿性心脏病考虑是风湿热重度发作或者反复发作引起的。
咽喉部感染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可引起风湿热。风湿热重度发作或者是反复发作,可引起心脏瓣膜损害,进而造成风湿性心脏病。长期居住在通风不良的场所、长期处于寒冷潮湿的环境中、营养不良等因素,可加速链球菌的繁殖和传播,进而诱发风湿热,增加患风湿性心脏病的风险。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需要注意休息,及时根据气温增减衣物,可以使用苄星青霉素、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来治疗。
当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心前区不适、气短、心悸等症状,伴随皮下结节、皮下红斑等症状时,需要警惕风湿性心脏病,应及时到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
另外,对于无感染史的人群,在出现乏力、咳嗽、咳粉红泡沫痰、心慌、下肢水肿等症状的情况下,也应及时就医。
医生可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体征等进行初步判断。其次需要进一步做链球菌感染指标检查、心电图、心脏超声、心血管造影等明确诊断。
风湿性心脏病可以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来处理,具体如下:
1、一般治疗
患者需要保持平和的情绪,尽量卧床休息。同时需要注意保暖,不宜受风寒潮湿刺激,以免加重病情。
2、药物治疗
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苄星青霉素,消除链球菌感染,减轻对心脏瓣膜的损害。患者还可以使用阿司匹林、泼尼松、甲泼尼龙等药物,促进关节症状消退。如果患者心力衰竭,应使用呋塞米、螺内酯等药物,减轻心脏负担。
3、手术治疗
如果患者病情严重,保守治疗无效,必要时可以手术治疗。常见手术治疗方法包括瓣膜修补术、人工瓣膜置换术等。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日常需要注意多休息、改善居住环境、健康饮食等事项,具体如下:
1、多休息
患者应多休息,尤其在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在体温正常、控制心动过速的情况下,再恢复活动。患者不宜剧烈运动,以免增加心脏负担。
2、改善居住环境
患者应选择居住在通风良好、空气清新的场所,不宜长时间处于寒冷、潮湿的环境中,避免居住在人口稠密的场所。
3、健康饮食
患者应均衡营养,少食多餐,选择吃低脂、低盐、高维生素、高蛋白的食物。患者应忌烟忌酒,避免食用过多辛辣刺激的食物,不宜暴饮暴食。
风湿性心脏病可以通过均衡营养、适度运动、改善居住环境、积极治疗原发病等方式来预防,具体如下:
1、均衡营养
平时应保持营养均衡,选择吃高维生素、高蛋白、低盐、低胆固醇的食物,比如芹菜、山药、胡萝卜、苹果、橙子、牛奶、牛肉、鸡蛋等,增强机体免疫力。
2、适度运动
平时应适度进行体育运动,比如慢跑、游泳、瑜伽、打太极、骑行等,能够增强心肺功能,提高抗病能力。
3、改善居住环境
日常生活中需要保持家中整洁干净,定期室内外通风,保持空气流通,降低链球菌感染的几率。
4、积极治疗原发病
如果患者存在链球菌感染,需要及时干预治疗,达到预防风湿性心脏病的目的。
风湿性心脏病可以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来诊断,具体如下:
1、体格检查
医生可对受检者进行听诊、视诊,如果闻及异常心音,双肺底闻及细湿啰音,躯干及四肢皮肤出现淡红色环形红斑,考虑风湿性心脏病的可能性较大。
2、实验室检查
受检者可检查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能够评估炎症情况。风湿性心脏病在急性期可呈阳性,急性期后可转阴。受检者还可检查链球菌感染指标,风湿性心脏病血液循环中一般存在链球菌抗体,急性发作期还可见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升高的现象。
3、影像学检查
比如心脏彩超,能够测量瓣膜直径、开口面积的指标,评估跨瓣膜压差、肺动脉压力等指标,有助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判断有无狭窄、关闭不全的情况。受检者做X线检查还可以明确心脏大小,判断有无肺部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