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疝是由于腹股沟区存在薄弱点、损伤或缺口,腹腔内的脏器通过该点向外突出形成肿块,多见于婴幼儿、老年群体。
临床上根据腹股沟疝突出的位置将其分为腹股沟斜疝、腹股沟直疝,发病通常与先天发育不良、营养代谢异常、衰老、腹部手术等有关,典型表现为腹股沟部位出现肿块,部分伴有胀痛、恶心、腹胀等症状。婴幼儿患者可能自行痊愈,成年患者需通过手术治疗达到痊愈。
腹股沟疝会出现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腹股沟胀痛、便秘、腹部绞痛等症状。
1.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
腹股沟部位出现肿块,肿块内容物为腹腔脏器,可自行回纳。
2.腹股沟胀痛
部分患者肿块难以回纳,或出现嵌段,局部出现肿痛,且肿块体积增大,质地变硬。
3.便秘
由于肠道反复脱出引起炎症,引起肠麻痹,肠道蠕动减慢,内容物无法正常排出,引起便秘。
4.腹部绞痛
若出现嵌顿,且未及时解除,肠道易出现坏死,腹部出现剧烈疼痛。
腹股沟疝通常是由于先天发育不良、衰老、腹内压增高、腹部外伤等原因引起。
1.先天性发育不良
在胚胎发育期间,腹股沟管、腹内斜肌、鞘状突发育异常,出生后可出现腹股沟斜疝。
2.衰老
随着年龄的增长,腹横肌、腹内斜肌出现退化萎缩,导致发病。
3.腹内压增高
剧烈咳嗽、打喷嚏等行为导致腹内压增高,在压力的作用下,腹腔脏器可由腹股沟向外突出。
4.腹部外伤
腹部受到外伤或进行外科手术,导致局部存在缺损,脏器易由此处向外突出。
腹股沟疝的就医指征有腹股沟出现难复性肿块、出现剧烈腹痛、出现高热等。
1.腹股沟出现难复性肿块
腹股沟出现突出的肿块,难以回纳,且肿块体积短时间内增大,质地变硬,需要就诊。
2.出现剧烈腹痛
腹部出现剧烈疼痛,呈绞窄样,伴有腹胀、便秘、恶心等表现,要前往医院诊治。
3.出现高热
除上述症状外,体温出现增高,可呈高热,腹痛加剧,可能是出现绞窄性疝,需立即前往医院治疗。
腹股沟疝可选择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症状。
1.一般治疗
1岁以下婴幼儿通常可自行痊愈,日常可使用绷带进行加压固定,避免疝块突出,成人患者,若无明显症状,可在医生操作下将疝块回纳。
2.药物治疗
症状严重者需进行手术治疗,术前术后使用青霉素、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等药物预防感染。
3.手术治疗
进行疝补片无张力修补术、疝腹腔镜修补术等手术,可修补腹股沟破损位置,达到治疗目的。
腹股沟疝日常需注意饮食、避免腹内压增高、限制运动、监测自身病情等。
1.饮食
日常需清淡饮食,禁食辛辣刺激、油腻腌制的食物,适当摄入膳食纤维,促进胃肠蠕动,避免便秘。
2.避免腹内压增高
避免出现打喷嚏、大笑、咳嗽等行为,以防腹内压短期内大幅增高。
3.限制运动
不可剧烈运动,疝块易反复突出者可卧床休息,减少疝块的移动,避免出现嵌顿。
4.监测自身病情
观察疝块是否出现肿大、疼痛、无法回纳等现象,了解病情进展。
可通过避免腹内压增高、预防腹部外伤、避免不必要的下腹手术等措施预防腹股沟疝。
1.避免腹内压增高
日常生活中避免出现便秘、咳嗽等情况,以防腹内压增高,诱发腹股沟疝。
2.避免腹部外伤
加强腹部防护,避免局部受到钝器、锐器损伤,否则可导致局部出现缺损,诱发疾病。
3.避免不必要的下腹手术
若非疾病需要,避免下腹部手术,以防腹股沟部位出现损伤,腹腔脏器易由此突出。
腹股沟疝可通过体格检查、透光试验、影像学检查、血常规等进行诊断。
1.体格检查
观察腹股沟区域,若局部出现肿块,且可回纳,质地较软,可做出初步诊断。
2.透光试验
进行透光试验,观察疝块是否透过,与睾丸鞘膜积液做出鉴别。
3.影像学检查
若患者出现腹部剧痛,应进行B超、核磁共振、CT等检查,观察腹部脏器情况,判断是否出现疝块嵌顿、绞窄等情况。
4.血常规
怀疑存在感染者,可进行血常规,观察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判断感染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