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脱垂是指直肠壁黏膜或者是直肠壁全层发生向下移位的一种疾病。
直肠脱垂的确切病因还不清楚,可能是因为长期反复腹压增加导致直肠前壁不断向下滑动,逐渐脱出肛门外造成的。也可能是因为直肠、乙状结肠连接处出现肠套叠,导致直肠向下移位形成的。便秘、腹泻、盆腔解剖结构异常等属于常见诱发因素。
直肠脱垂可以根据直肠壁是否脱出肛门外分为内脱垂和外脱垂。还可以根据直肠壁部分或全层下移分为不完全脱垂和完全脱垂。患者一般会出现肛门失禁、出血、便秘、肛门坠胀、排便不尽感等症状。
直肠脱垂的主要症状有肛门失禁、出血、肛门坠胀感和排便不尽感、肛门周围湿疹等。
1、肛门失禁
如果反复发生直肠脱垂可以导致肛门括约肌出现损伤,引起肛门失禁,患者无法自主控制大便。
2、出血
直肠反复脱出后会导致直肠黏膜瘀血、水肿,患者大便时会有肛门滴血、粪便带血等症状。
3、肛门坠胀感和排便不尽感
直肠脱垂后直肠黏膜会受到压迫,导致局部瘀血水肿,从而出现肛门坠胀感和排便不尽感。
4、肛门周围湿疹
直肠反复脱出过程中会导致直肠黏液分泌过多,刺激肛周皮肤出现湿疹,局部会有发红、瘙痒等不适感。
直肠脱垂的病因主要包括基本病因和诱发因素,具体如下:
1、基本病因
关于直肠脱垂的基本病因主要有滑动疝学说以及肠套叠学说。滑动疝学说认为直肠脱垂是因为存在外在压迫,导致直肠前壁下移突入直肠,腹压增加时直肠前壁会向下滑动,逐渐脱出肛门外形成的。肠套叠学说认为直肠脱垂是因为直肠、乙状结肠连接处出现肠套叠,导致直肠向下移位,脱出肛门外形成的。
2、诱发因素
长期腹泻、便秘、膀胱直肠陷窝位置低、乙状结肠冗长、盆底肌肉无力、接受过盆腔手术等都可能增加直肠脱垂的发生几率。
直肠脱垂的就医流程主要包括观察自身症状、选择科室、医生问诊、完善检查等。
1、观察自身症状
如果出现肛门处有肿物脱出,伴疼痛、出血等现象时,需要考虑可能是直肠脱垂,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2、选择科室
怀疑直肠脱垂一般选择肛肠科或者是普外科就诊。
3、医生问诊
到对应诊室后,患者先将自身症状告知医生,医生询问患者是否有长期便秘、腹泻等现象,是否接受过盆腔手术等,对疾病做初步判断,开具检查单。
4、完善检查
患者根据检查单去检验科完善检查,一般有肛门镜检查、结肠镜检查、磁共振成像排粪造影及X线排粪造影检查、肛管直肠压力测定等,根据检查结果以及患者的症状和病史,做出疾病诊断。
直肠脱垂可以进行手法复位治疗、手术治疗、中医治疗等改善患者的症状。
1、手法复位治疗
主要是通过医生使用正确的手法自脱垂肠管顶端向肛门内均匀用力,使脱垂的直肠还纳,达到治疗目的。
2、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治愈成人直肠脱垂的有效方法,常见的有直肠悬吊固定术、经会阴直肠乙状结肠切除术、肛门环缩术等,可以根据具体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3、中医治疗
采取中医针灸治疗,有助于刺激盆腔周围肌肉,增强肌肉收缩力,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改善直肠脱垂症状。
直肠脱垂日常护理方法主要包括合理饮食、适当锻炼、注意肛周清洁、做好病情监测等。
1、合理饮食
建议患者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多喝水,有助于预防直肠脱垂导致的便秘症状。
2、适当锻炼
日常可以做提肛运动,有助于增强盆腔肌肉的收缩力,减轻直肠脱垂现象。
3、注意肛周清洁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肛周清洁干燥,避免发生感染。
4、做好病情监测
注意多观察排便是否正常,肛周是否存在肿胀和瘙痒等情况。如果接受手术治疗,术后还应该密切关注伤口愈合情况。
直肠脱垂可以通过合理饮食、加强运动、改变不良习惯等措施进行预防。
1、合理饮食
建议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等富含纤维素的现象,能够预防便秘,降低直肠脱垂的发生几率。
2、加强运动
平时可以做提肛运动、平板支撑等,能够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预防肌肉松弛导致直肠脱垂。
3、改变不良习惯
避免久站,排便时间避免过长,排便不宜过分用力,有助于预防直肠发生脱垂。
直肠脱垂可以从临床症状、患者病史、相关检查等方面进行诊断。
1、临床症状
如果发现有肿物从肛门脱出,且伴随疼痛、出血、排便异常等现象,可能是直肠脱垂导致的。
2、患者病史
如果自身存在反复便秘、腹泻等情况,则发生直肠脱垂的可能性比较大。此外,盆腔解剖结构异常、做过盆腔手术等患者也可能发生直肠脱垂,能够为疾病诊断提供依据。
3、相关检查
肛门指检发现肛管及直肠下端存在肿块、异物;肛门镜检查发现直肠末端存在直肠脱垂、黏膜松弛现象,结合患者的症状和病史,可以诊断存在直肠脱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