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是指器官或器官的一部分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等离开正常位置进入到其他部位引起的疾病。
疝主要见于脑部、胸部、腹部,其中腹部较为多见,如腹壁疝。不同位置的疝发病原因有所差别,如脑疝多是颅内压升高造成的;膈疝是因为膈肌食管膜退化松弛、膈肌外伤、先天性食管发育不全等原因所致;腹壁疝则是因为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力增高引起的。脑疝患者会有剧烈头痛、呕吐、心率减慢、呼吸骤停等情况,膈疝则以反酸、烧心等症状为主;腹外疝会有突向体表的包块,随着体位而改变。
通常脑疝预后较差,其他部位疝预后较好,建议患者确诊后要及时就医接受治疗。
不同部位的疝临床症状会有所区别,如脑疝、膈疝、腹外疝等。
1、脑疝
小脑幕裂孔疝以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瞳孔增大为主要表现;枕骨大孔疝患者则会出现意识模糊、呼吸骤停、血压升高、心率减慢等改变。
2、膈疝
滑动型食道膈肌裂孔疝常无症状,有症状的患者会有烧心、反酸、吞咽梗阻感等不适。膈疝根据疝内容物性质症状表现不一致,患者还可能会有上腹疼痛、呼吸压迫等症状。
3、腹外疝
腹股沟疝轻者腹股沟区会有沉重感或钝性不适感,有时会有肉眼可见的膨出,在站立、咳嗽、负重、儿童哭闹时肿块明显。股疝内容物多为大网膜,通常会表现有腹股沟韧带下方有不可回纳的包块。脐疝多见于婴幼儿,在哭闹或便秘时脐部会有肿块突出,安静时疝块消失,成人脐疝多见于肝硬化或肝腹水,也可见于肥胖者。
组织结构薄弱或缺损、异常的腔内压力是造成疝的主要原因,不同类型的疝病因也会存在差别,如脑疝、膈疝、腹壁疝等。
1、脑疝
多见于颅内压升高,常见的病因有颅脑损伤、颅内肿瘤、脑出血、脑梗死等。
2、膈疝
反复吞咽会导致膈肌食管膜退化松弛,从而引起食道膈肌裂孔疝;其次,女性妊娠、贲门食管手术史、慢性咳嗽、腹肌外伤等原因也会导致膈疝形成。
3、腹壁疝
腹壁疝主要是因为腹壁强度降低,腹内压力增高引起的,与先天发育因素、手术切口、感染、老龄等因素有关。
如果发现自己的腹部或是大腿内侧部位出现明显肿块,在平卧后自行缩小或无法缩小时需要及时就诊普外科进行诊断、治疗。
其次,如果突然有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若症状出现前有颅脑外伤史,则建议立即就医完善颅脑检查,排除脑疝可能。日常进食后出现反酸、嗳气、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时可以就诊消化内科,通过内镜检查明确是否存在食管裂孔疝。
患者日常要注意保证饮食清淡,确诊是脑疝、腹壁疝经过手术治疗的患者要保证伤口清洁,以免继发感染。
疝的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
部分婴儿发生腹外疝后在出生六个月内可能自行闭合,因此需要暂时观察,避免孩子经常哭闹、用力排便、咳嗽等。年老、身体瘦弱或本身患有严重合并疾病的人群,可以使用疝气带阻止肿块突出。脑疝患者日常可以将床头抬高30度,有利于静脉回流。
2、药物治疗
脑疝患者颅内压升高时可以快速静脉输入甘露醇、甘油果糖、呋塞米等脱水、利尿药物,减轻脑水肿。食管裂孔疝患者则可遵医嘱服用抗酸药、黏膜保护剂、促胃动力药等减少胃酸分泌,缓解反流现象。
3、手术治疗
腹外疝主要以传统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脑疝患者则需要通过侧脑室外引流术、血肿清除术、颅骨切除减压术等方式治疗。存在反流性食管炎、食管裂孔旁疝、巨大裂孔疝等情况时可以通过疝修补术、抗反流手术处理。
患者应注意日常避免剧烈咳嗽及用力、注意调整饮食、保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就医复查等。
1、避免剧烈咳嗽及用力
剧烈咳嗽、负重活动、弯腰等情况会导致颅内压、腹压增加,容易加重脑疝、膈疝、腹外疝的病情。
2、注意调整饮食
患者饮食需要以清淡为主,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高脂肪的食物,以免引起胃部灼热感,不利于疾病恢复。
3、保证伤口清洁干燥
术后注意清理伤口,关注伤口的愈合情况,保证其清洁、干燥,以免出现继发感染。
4、定期就医复查
术后要遵医嘱定期就医复查,了解治疗效果以及疾病恢复情况。
不同的疝预防措施存在差别,如腹外疝、膈疝、脑疝等。
1、腹外疝
先天性腹壁结构缺陷导致的难以预防,成人应避免长时间提、搬、抬、举重物,以免增加腹压促进疝气形成。针对于婴幼儿,应该避免将孩子的避免包裹太紧,避免让孩子过早站立,以免腹内压增高、肠管下坠形成疝气。
2、膈疝
先天性膈疝通常无法预防,可以通过优生优育方式降低风险;针对食管裂孔疝,应注意控制体重,避免便秘,以免腹内压力增高。
3、脑疝
提高对引起颅内原发性病变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还要注意避免输液速度过快、不当搬动患者等。
不同部位发生的疝需要安排不同的辅助检查才能确诊,如腹外疝、膈疝、脑疝等。
1、腹外疝
可以通过血常规、血液生化、凝血功能等实验室检查结合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鉴别不同的腹股沟区包块,提高诊断灵敏度。
2、膈疝
膈疝主要以影像学检查为主,如X线检查、钡餐检查、CT检查、超声检查、磁共振成像检查等。
3、脑疝
通过采集患者病史结合临床症状、体征,配合辅助颈动脉造影、椎动脉造影、气脑造影及CT检查等进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