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是由肛管或直肠下端静脉充血肿大所引起的肛肠疾病。
痔疮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主要与肛管或直肠下端的静脉丛发生充血或淤血有关,可以表现为肛门瘙痒、排便出血、疼痛等症状。根据痔疮的生长位置,可将其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内痔位于齿状线以上,主要表现为排便出血和痔赘脱出,一般不会引起疼痛的症状;外痔位于齿状线以下,可在肛门缘摸到痔赘,患者常出现肛周潮湿不适、疼痛、肿胀、异物感以及瘙痒等症状;混合痔位于齿状线附近,可同时具有内痔和外痔的特征。
痔疮一般可以引起出血、肛周瘙痒、肛门疼痛和痔核脱垂等症状。
痔疮属于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大约有40%的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有症状的患者因痔的位置不同,可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内痔主要表现为出血和痔核脱垂,一般在患者排便结束时会有鲜红的血液覆盖在粪便表面,严重者可呈喷射状出血,部分患者因慢性失血可出现头晕、乏力等贫血症状;外痔主要表现为肛门潮湿不适、瘙痒、痔核外露等,当合并局部炎症时,肛周疼痛的症状会更加明显;混合痔多由内痔发展而来,可同时具有内痔和外痔的特征。
痔疮主要与解剖学原因、不良的饮食习惯、不良的排便习惯以及腹内压力增加等因素有关。
1、解剖学原因
人在站立或坐位时,肛门、直肠受到重力作用和周围脏器的压迫,导致局部静脉回流阻力较大,当血液长时间淤积时,容易出现静脉曲张,从而形成痔疮。
2、不良的饮食习惯
辛辣刺激以及低纤维素饮食可增加对肛门的刺激,导致排便压力增加,从而提升痔疮形成的风险。
3、不良的排便习惯
长时间排便、用力排便可导致肛门静脉丛淤血严重,也容易诱发痔疮。
4、腹内压力增加
经常抬重物、妊娠、肥胖等可引起腹内压力增加,导致肛周静脉曲张加重,也容易诱发痔疮。
当出现肛周疼痛、排便出血等不适症状或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应及时前往医院就医。
痔疮属于一种常见的肛周疾病,部分患者可没有明显症状,但有些患者可出现肛周疼痛、便后出血、痔赘脱出等现象,因不适症状反复发作常影响日常工作和学习,当出血时间较长时,患者还可出现头晕、乏力等贫血的症状。所以,当出现上述不适症状时,建议患者前往医院肛肠科就诊。另外,一些以前诊断过痔疮,但经保守治疗无效或改善不明显的患者,也应及时前往医院,通过局部结扎或外科手术来改善相关不适症状。
痔疮可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等方法缓解改善。
1、一般治疗
日常生活中应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避免久蹲、久坐、用力排便等不良的排便习惯,防止病情加重。
2、药物治疗
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痔疮膏、痔疮栓或痔疮外洗药等进行局部涂抹或清洗,以缓解疼痛、瘙痒的症状;也可配合痔速宁、槐角丸、布洛芬等口服药物,促进痔静脉回流,缓解出血、水肿以及疼痛症状。
3、手术治疗
如果痔疮比较严重或反复发作,患者也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比如痔切除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等。
痔疮患者在平时一般需要注意调整饮食习惯、改善生活方式以及保持个人卫生等。
1、调整饮食习惯
平时要注意调整饮食习惯,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多饮水、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以及粗粮,以保证大便的通畅,减少对肠道、肛门部位的不良刺激。
2、改善生活方式
注意调整不良的排便习惯,避免久坐、久蹲、用力排便等,以减轻对肛门的压力,避免痔疮加重。
3、保持个人卫生
注意肛周皮肤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洗浴用品,以免对局部造成刺激,可每天进行温水坐浴,以促进肛周部位的血液循环,减轻疼痛、肿胀等不适症状。
高纤维饮食、正常排便习惯以及适当运动,可以有效预防痔疮的发生。
1、高纤维饮食
平时在饮食上,尽量以新鲜蔬菜、水果以及粗粮等高纤维食物为主,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油腻性的食物,以免对肠道造成不良刺激,导致痔疮的发作。
2、正常排便习惯
在排便时避免过度用力,并尽量缩短时间,如果超过两分钟没有排便,应停止排便。同时在排便时,还应避免看手机、看报纸或看书等不良习惯,以免因排便时间延长加重直肠静脉曲张。
3、适当运动
平时多进行一些体育锻炼,比如跑步、游泳等,以促进胃肠道的蠕动,预防便秘的发生。
痔疮的诊断方法一般包括体格检查、直肠指诊以及肛门镜检查等。
1、体格检查
有症状的痔疮患者可表现为排便出血、肛门瘙痒、疼痛等,部分患者肛门处还可出现痔核外露的现象,医生通过对患者病史评估、体格检查,一般可作出判断,特别是外痔患者通过观察肛周情况即可确诊。
2、直肠指诊
对于内痔或混合痔患者,因外部症状不明显,医生会戴上手套进行直肠指诊,如果发现直肠内壁有膨出的赘生物,也可怀疑与痔疮有关。
3、肛门镜检查
如果直肠指诊没有发现肿块,医生会建议患者进行肛门镜检查,以便观察直肠内壁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