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曲张是指多种因素导致静脉扩张、迂曲,可发生在机体多处静脉。
临床上根据发病部位将该疾病分为下肢静脉曲张、精索静脉曲张、胃底-食管静脉曲张,发病通常与遗传因素、年龄、肥胖、长期站立等有关。发病后可出现下肢水肿、皮肤色素沉着、下肢胀痛等表现,部分严重者病变静脉可出现破裂、出血,若发生在精索静脉,可能会影响性功能、生育能力。该疾病通常无法治愈,但治疗后不适症状多得到缓解,可改善生活质量。
静脉曲张通常可分为下肢静脉曲张、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精索静脉曲张,具体症状需根据病情进行分析。
1.下肢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内积聚大量的血液,引起下肢胀痛,按压时疼痛加重,曲张静脉处的皮肤温度较高。若淤血加重,可出现皮肤湿疹、血管易出现破裂,局部出现溃疡面,后期下肢皮肤可出现色素沉着。
2.胃底-食管静脉曲张
通常无明显症状,但若曲张的静脉出现破裂出血,可引起呕血,血液与食物残渣混合排出,出现黑便,严重者可出现失血性休克。
3.精索静脉曲张
患侧阴囊肿大,可自觉疼痛,严重者可影响性生活,且精液质量下降,导致不育。
静脉曲张通常是由于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静脉回流障碍、遗传因素、久站等原因引起。
1.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静脉瓣膜发育异常导致功能不全,无法正常关闭,静脉内血液出现逆流,引起静脉曲张。
2.静脉回流障碍
静脉内存在血栓,或患有肝炎、肝硬化等疾病,引起门静脉高压,导致静脉血液无法正常回流,出现淤积,静脉压力增高,引起静脉迂曲、扩张。
3.遗传因素
由于遗传因素导致浅静脉壁薄弱或门静脉形成异常,引起静脉曲张,呈家族聚集性出现。
4.久站
长时间站立,在重力的作用下,静脉血液回流受到影响,可导致发病。
静脉曲张的就医指征有下肢出现胀痛症状、腿部静脉突出扭曲、腿部出现湿疹或糜烂样改变等。
1.下肢出现胀痛症状
若自觉下肢出现肿胀、酸痛症状,在抬起后得到缓解,可能是存在静脉曲张,需要就医检查。
2.腿部静脉突出扭曲
腿部静脉突出于周围皮肤,且出现扭曲,伴有隐痛,按压时症状加重,需要及时就医。
3.腿部出现湿疹或糜烂样改变
腿部血管破裂、出血,局部皮肤呈糜烂样,或出现瘙痒、肥厚、粗糙等改变,伴有色素沉着。
静脉曲张可进行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1.一般治疗
日常避免久坐,休息时可将下肢抬起,促进静脉回流,使用弹力绷带进行加压包扎,减少下肢血液淤积,精索静脉曲张者使用阴囊托,缓解坠胀感,避免进食坚硬的食物,以免损伤胃底血管。
2.药物治疗
使用七叶皂苷钠、黄酮类药物降低血管通透性,使用普萘洛尔、噻吗洛尔等药物预防食管胃底静脉破裂,服用维生素E、维生素B类药物,具有抗氧化的功效,可缓解不适。
3.手术治疗
下肢静脉曲张严重者可进行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剥脱术,若胃底食管静脉出血,可在内镜下进行套扎术,帮助止血,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可在腹腔镜下结扎精索静脉,达到治疗的目的。
静脉曲张日常应注意饮食、避免久站、保持皮肤完整卫生、适量运动、监测病情等。
1.饮食
避免进食辛辣、高脂、高盐的食物,限制每日热量的摄入,避免肥胖,禁食坚硬的食物。
2.避免久站
不可长时间站立,休息时可将下肢垫高,有利于血液回流。
3.保持皮肤完整卫生
保持腿部皮肤干燥、清洁,不可频繁搔抓,以免刺激血管,引起损伤、出血。
4.适量运动
进行慢跑、骑单车、游泳等运动,锻炼腿部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5.监测病情
观察自身症状是否改变,若出现呕血、恶心、眼部充血等症状,需及时就诊。
静脉曲张可通过避免久站、适当运动、避免高温刺激、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等方式进行预防。
1.避免久站
避免长时间站立,站立一段时间后可按摩腿部或将下肢抬高,帮助静脉回流。站立时可穿戴弹力袜,避免血液淤积,降低发病风险。
2.适当运动
日常可进行瑜伽、慢跑、骑单车等运动,可收缩腿部肌肉,促进血液循环。
3.避免高温刺激
不使用温度过高的水进行泡澡,否则可扩张下肢静脉,加重血液淤积。
4.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患有肝炎、肝硬化等疾病者,需积极治疗,避免病情恶化影响静脉血液回流。
静脉曲张可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胃镜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帮助诊断。
1.体格检查
观察腿部、阴囊等处,若看到或触摸到曲张的静脉,可伴有蜘蛛痣、腹水等症状,可诊断为静脉曲张。
2.影像学检查
进行多勒普超声检查、消化道造影、静脉尿路造影等检查,观察静脉血管是否存在扩张、迂曲,明确诊断。
3.胃镜检查
在胃镜下观察胃底-食管静脉,判断其是否存在曲张,可对胃底-食管静脉曲张进行诊断。
4.实验室检查
进行肝功能、精液常规检查,可了解患者病情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