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是胆囊或者胆管产生结石的疾病,属于消化系统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
胆囊以及胆管被统称为胆道系统,而在胆道系统内形成结石,被称为胆结石,其好发于肥胖以及多产、年龄在40岁以上的女性,按照结石的位置可以分为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而按照结石的成分可以分为胆固醇类结石、胆色素类结石。
胆结石的病因比较复杂,多种因素都可以引起胆结石,比如高胆固醇饮食、肥胖、胆道感染等,患者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可通过体检被发现,部分患者可出现右上腹隐隐疼痛的情况。
胆结石可以分为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症状各不相同。
1.胆囊结石
患者可能会出现胆绞痛的现象,疼痛以右上腹部为主,呈阵痛发作,每次持续的时间在15分钟至30分钟左右,疼痛也可向右侧背部或者肩部放射,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反酸、饱胀不适的症状。
2.肝外胆管结石
患者可出现右上腹部疼痛、寒战、发热等症状,发热多以高热为主,患者体温通常在39度至40度左右,当胆管梗阻后,则可出现黄疸的情况。
3.肝内胆管结石
大多数患者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但是在受凉或者感冒时可能会并发胆管炎,因此出现右上腹部胀痛、发热等。
胆结石的病因主要包括饮食因素、遗传因素、自身因素等。
1.饮食因素
日常生活中经常吃脂肪含量高、热量高、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则可能会导致体内胆固醇含量增高,从而引起胆结石。
2.遗传因素
临床研究发现,若家族中有人患有胆结石,则自身患有胆结石的几率比正常人会高4-5倍。
3.自身因素
若是自身年龄超过40岁,并且存在肥胖、多产、高脂血症、肝硬化、糖尿病等情况,也会增加患有胆结石的几率。
胆结石就医的方式主要包括明确症状、选择科室以及完善检查等。
1.明确症状
若出现右上腹部疼痛明显或者发热、黄疸、寒战等症状,则可怀疑存在胆结石的可能性。
2.选择科室
患者可以到医院的肝胆外科或者普外科就诊,若是胆绞痛急性发作,则可以选择急诊科进行止疼治疗,在疼痛缓解后到肝胆外科就诊。
3.完善检查
患者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来明确是否患有胆结石。
胆结石可以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的方式来缓解。
1.一般治疗
胆结石患者需要在平时调整饮食习惯,避免吃油腻以及辛辣刺激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保证三餐规律。
2.药物治疗
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解痉止痛的药物以及利胆类药物、抗感染类药物进行治疗。
3.手术治
若是胆囊结石,则可以采取微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方式治疗,若是胆管结石,则可以选择内镜逆行胰胆管取石以及内镜括约肌切开取石术等治疗。
胆结石日常护理方法主要包括饮食管理、调整生活习惯以及病情监测等。
1.饮食管理
患者需要在平时避免暴饮暴食,避免吃油腻、热量高的食物,需要保证三餐的规律性,多吃含有纤维素的蔬菜水果,对于促进胆结石的恢复有一定的帮助。
2.调整生活习惯
患者在平时需要保持有稳定的情绪,避免经常处于压力比较大的状态下,不要熬夜,同时需要积极进行体育运动,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3.病情监测
若是没有出现不适症状的患者,可以每年复查一次,若是经常出现胆绞痛或者发热等症状,则需要积极给予手术治疗。
胆结石可以通过规律饮食、清淡饮食、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来预防。
1.规律饮食
日常生活中需要保证三餐规律,避免不吃早饭,有助于预防胆结石。
2.清淡饮食
平时需要多吃含有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保证低脂饮食,避免暴饮暴食或者吃油腻的食物。
3.良好的生活习惯
日常生活中需要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积极进行体育运动,避免长时间处于精神压力比较大的环境下。
胆结石可以通过肝功能检查、B超检查、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等检查来明确诊断。
1.肝功能检查
当胆结石导致胆管梗阻时,则可能会出现胆红素数值增高的现象,患者同时会出现黄疸的相关症状。
2.B超检查
超声检查是胆结石的首选检查方式,检查准确度可以高达90%-95%,其可以帮助明确结石的大小以及部位等。
3.磁共振胰胆管造影
可以帮助诊断肝内胆管结石,能够清晰地显示肝内胆管结石分布的情况以及肝实质的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