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是由多种因素引起胆囊内发生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的过程。
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通常与胆汁淤积或胆道梗阻等因素有关。根据起病的缓急程度,可将胆囊炎分为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是由胆道梗阻和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炎症,主要表现为右上腹疼痛、腹胀、恶心、寒战、高热等症状;慢性胆囊炎通常是由长期存在的胆囊结石所引起,也可由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迁延而来,其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可无明显症状,也可出现反复的上腹不适、腹痛等症状。
胆囊炎一般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
根据病情的缓急程度可将胆囊炎分为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两者临床表现有一定的差别。急性胆囊炎常于夜间发作,有时也可在饱餐、进食油腻后发作,患者一开始仅有上腹胀痛的感觉,后逐渐发展至阵发性绞痛,疼痛剧烈时可放射到右肩、肩胛以及背部,在疼痛的同时常伴有发热、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慢性胆囊炎的症状一般不典型,患者在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可出现上腹胀痛不适,疼痛程度因人而异,很少出现牵涉痛,部分患者可伴有嗳气、餐后饱胀或恶心等症状。
胆囊炎主要与胆囊结石、细菌感染以及不良的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
1、胆道梗阻
结石、肿瘤、寄生虫等堵塞胆囊颈或胆囊管后,可引起胆囊排空受阻,胆囊内压力增高就容易造成囊壁血管受压,胆囊血供不足,从而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增加胆囊炎的风险。
2、细菌感染
正常情况下,胆囊内和胆汁都是无菌的,当胆囊或胆管发生结石嵌段、梗阻的时候,致病菌可从肠道逆行至胆囊,在胆汁瘀滞的环境下大量繁殖,从而引起炎症反应。
3、不良的饮食习惯
暴饮暴食、长期高脂或高热量饮食会增加胆汁中的胆固醇饱和度,促使结石的形成,从而增加胆囊炎的风险。
当上腹部出现阵发性绞痛或长期、反复胀痛不适时,患者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急性胆囊炎通常起病较急,可引起逐渐加重的阵发性绞痛,疼痛剧烈时可放射至右肩、肩胛以及背部,部分患者因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发生胆囊坏疽或穿孔,从而有生命危险,所以当上腹部出现阵发性绞痛时,患者应及时就医。而慢性胆囊炎的症状通常不典型,大多数患者以反复发作的腹部胀痛为主要症状,如果病情持续时间较长,可能会导致胆囊纤维化、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为了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尽量保留胆囊的生理功能,当出现持续、反复发作的上腹胀痛不适时,患者也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胆囊炎可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
胆囊炎患者平时要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避免食用过于油腻的食物,以免导致病情加重或反复。其次,在急性发作期,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颠茄片、阿托品或山莨菪碱等药物,解除肌肉痉挛,缓解疼痛症状,合并细菌感染的患者可同时配合使用头孢呋辛、甲硝唑或氨苄西林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当内科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时,可通过胆囊造口术或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来降低胆囊内的压力,缓解不适症状,以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胆囊炎患在平时应注意调整饮食习惯、改善生活方式,同时还应定期复查、随访。
1、调整饮食习惯
胆囊炎患者平时要保证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同时还要减少蛋黄、奶油、肥肉、动物肝脏等高脂、高热量食物的摄入,以降低胆囊炎复发的风险。
2、改善生活方式
胆囊炎患者平时应控烟控酒,避免饮用咖啡、浓茶等,同时还要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以控制体重。
3、定期复查、随访
胆囊炎有复发的风险,而且慢性胆囊炎也有急性发作的可能,所以胆囊炎患者平时还应做好定期复查、随访,以便及时发现胆囊的病变情况。
一般可以通过健康饮食、适当运动以及调整生活方式来预防胆囊炎的发生。
1、健康饮食
平时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避免暴饮暴食、过饥过饱,同时还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尽量避免辛辣、油腻以及高热量食物的摄入,适当多进食一些新鲜蔬菜和水果。
2、适当运动
肥胖、缺乏运动等都容易增加胆囊炎的风险。所以,平时还应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促进体内脂肪的分解,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
3、改善生活方式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持愉悦的心情,避免长期熬夜和精神压力过大,以免影响胆汁的排出,增加胆结石形成的风险。
胆囊炎的诊断方法一般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
1、体格检查
胆囊炎可引起上腹不适的症状,特别是急性胆囊炎可引起阵发性绞痛,多在饱餐或进食油腻后发作,疼痛剧烈时可放射至后背、肩部等。患者主诉症状,由医生评估后,一般可怀疑与胆囊炎有关。
2、实验室检查
当患者出现疑似胆囊炎症状时,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进行血常规、肝功能检查,通过分析白细胞、胆红素等指标,来判断患者是否合并感染、黄疸等情况。
3、影像学检查
腹部B超检查可明确结石大小、部位以及有无胆道梗阻等情况;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和CT检查可清晰地显示肝内胆管结石分布、胆管系统扩张以及肝实质的病情情况,当腹部B超检测不出结石时,可通过该检查进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