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时期,战乱纷纷,民不聊生。而位于两浙地区的吴越国却采取保境安民和休兵息民的方针,在乱世中营造出一片净土。在这片净土中,一位名叫日华子的民间医生吸取众家所长,开拓创新,编撰出一部本草著作,名为《日华子本草》。《日华子本草》是我国中药发展史上一部比较重要的药物学专著,它与陈藏器的《本草拾遗》一起,在我国本草积累、丰富、整理的历史长链上起到了上承《新修本草》、下启《证类本草》的衔接作用。
《日华子本草》全名为《日华子诸家本草》,亦称《大明本草》,原书名为《吴越日华子集》,共20卷,据掌禹锡考证,全书收载的药物达600多种。《日华子本草》是将诸家本草类书籍结合当时所常用的药物编纂而成,对药物的性状、功用叙述比较全面实用。书中药物按玉石、草、木、兽禽、虫鱼、果、菜、米分类,对各种药物的有关主治功用,结合作者丰富的临床经验,进行了详细的注释,以供临床应用参考。原书药名下注明性味、功用、畏恶相反等,中间夹有药物形态、品质优劣、炮制、产地等论述。
与其他本草类书籍相比,《日华子本草》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新增了中药品种,如白芍、砒石等,其中不少品种被宋代《开宝本草》和《嘉v本草》收录为正品;
二是记载了凉、冷、温、暖、热、平6种性质的药性,其中凉性药是首次记载;
三是药味在五味之外,又增添了涩、滑味;
四是补充了许多新的功效主治,如木通下乳、藕节消瘀治产后血晕等,其中所载的许多功效,均为后世采用;
五是记载了若干同一基原的药物,因入药部位不同,药性也不同的例子,如李子温、李树根凉、李树叶平,茅性平,茅汁性凉;
六是记载了不同炮制方法可引起药性变化,如地黄晒干者平、火干者温等,这些记载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七是对中药的形态、炮制等记载颇详,有采用水试法综合鉴定品种和质量的记载,如地黄“生者水浸验,浮者名天黄,半浮、半沉者名人黄,沉者名地黄。沉者力佳,半沉者次之,浮者劣”;
八是对药物的毒性认识更加深刻,《名医别录》将药物的毒性分为大毒、有毒、小毒3级,《日华子本草》进一步将药物的毒性分为大毒、毒、小毒、微毒4级,后来的《嘉v本草》延续了这种分法;
九是该书的一些记载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如王瓜堕胎,乌药治猫犬百病、金属慢性中毒等;十是该书记载了一些简单的相关药方,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
《日华子本草》内容丰富、实用,既是一部具有较高价值的阐明新义的综合性本草著作,也是研究中药和五代药学史的重要文献。《日华子本草》虽然已经散佚,但其内容还可从《证类本草》《本草纲目》中见到。至今的本草类著作中,还经常引用《日华子本草》中的内容作为依据。
《日华子本草》成书时间的讨论
由于《日华子本草》在南宋以后散佚,且为民间编撰,关于日华子和《日华子本草》的成书时间也有许多模糊认识:
1.认为该书成于北齐年间
《古今医统》说:“日华子北齐雁门人,深察药性,极辨其微,本草经方,多由注疏,至今是赖。”
2.认为该书成于唐代开元年间
《郸县志》说:“日华子姓大,名明,自号日华,唐开元时人,精于医,深察药性,极辨其微,集诸家本草近世所用药,分其门类,详其性质,别其功用,凡廿卷。”
3.认为该书成于北宋开宝年间
北宋医药学家掌禹锡说:“(《日华子本草》)国初开宝中四明人撰,不着姓氏。”
4.今人范行准认为该书成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国
现代一般认为,《日华子本草》成书于五代时期的吴越国,作者日华子可能是一名道士,日华子是他的道号,日华子的俗家姓名可能是“大明”。李时珍:“按十家姓,大姓出东莱,日华子盖姓大名明也,或云其姓田,未审然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