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株连,
身黄遍,
黄连之乡石柱县。
泻火清心有神效,
苦素倍水二十五万。
【苦药趣事】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云:“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经疾也;忠言扶于耳,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所谓:“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能“饮之”、“听之”即可收效。
黄连在数千种中药中为最苦,故以黄连苦为歇后语者多。
黄连树下弹琴——苦中求乐。
黄连树下一棵小草——苦苗苗。
黄连树上吊苦胆——苦上加苦。
黄连木雕图章——刻苦。
黄连木刻寿星——苦老头。
黄连拌蜜吃——苦中有甜。
大锹刨黄连——挖苦。
先吃黄连后吃蜜——先苦后甜。
哑巴吃黄连——有口说不出。
王阳明的学生刘观时问王阳明一个问题:“一个人的感情在将发未发时,是什么气象?”王阳明回答说:“哑巴吃黄连,与你说不得。你要吃苦瓜,还是你自吃。”后人认为苦瓜没有黄连苦,就将苦瓜改成黄连,就有了“哑巴吃黄连,有口说不出”的歇后语。
明代僧智舷诗云:
黄山有黄连,甘美类苹果。
不足性味移,头陀能忘苦。
清代袁子才《服药有悟》诗云:
前秋抱腹疾,香连一服佳。
今秋腹疾同,香连仍为实。
方知内患殊,不可一例该。
天机本活泼,刻木求剑乖。
此诗说明不能迷信套方,刻木求剑,结果适得其反。所谓香连丸是黄连配木香,以治湿热痢的良药。若寒湿痢不能用,临证不可不辨。
陈长明的《双鸳鸯》云:
出西川,野黄连,泻火清心效似仙。
堪似旧时浓苦味,采山人在半空悬。
【药用传说】
一味中药有归一经的,亦有归数经的。一药成分不同,经不同的配伍,尤能充分发挥其效,扩大治疗范围。如黄连阿胶汤,治心;五泻心汤、黄连汤、小陷胸汤,治胃;黄连粉,治脾,乌梅丸,治肝;白头翁汤、葛根芩连汤,治肠。黄连配大黄、乌药之泄,配半夏、瓜蒌子之宣,配干姜、附子之温,配阿胶、鸡子黄之濡。配人参、甘草之补,均能受苦燥之益而无苦燥之弊。
自张仲景用黄连和多种药配伍之后,还有历朝历代的验方。如《李绛兵部手集方》、《济生方》、《博济方》、《杜任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本事方释义》、《湿热病篇》、《圣惠方》、《丹溪心德》、《三因方》等均有黄连为君药配伍而治各疾各类的患者。清代王士雄《四科简效方》中的交泰丸,以黄连五钱、肉桂5分为丸,治疗心肾不交,怔忡无寐。凡此种种方法,李时珍甚为赞赏,他在《本草纲目·;黄连》中云:“此皆一冷一热,一阴一阳,寒因热用,热因寒用,君臣相佐,阴阳相济,最得制方之妙,所以有成功而无偏胜之害也。”黄连内服外用多有妙法,如黄连淬水乘热屡用棉球蘸擦眼上,至咽中觉苦为止,则目痛见轻;用黄连研末调以芝麻油,频频闻于鼻中目疾红肿立效。凡痈肿、疔疮、烧伤、烫伤、痔疮等属热毒症者均可使用。
清代清凉道人《听雨轩笔记》记载:叶桂(叶天士)之母患病,自治无效,后请一章医生。章医生问来者,来者回日:“主人每天念‘黄连’二字。”章默识之日:“你处方与病理相合理该凑效,但老夫人心胃有热,应加黄连,才可愈。”叶叹道:“我也想用,但母年高怕伤正气,故不敢用。”章日:“老夫人脉实而有力,并非虚证,用之无害。”叶认为有理,用之果愈。叶大喜登门致谢,酬以百金。
《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主治肠痹腹痛、下痢。古医家苏恭《唐本草》云:“黄连蜀道者粗大节平,味极沈苦,疗渴为最;讲东者节如连珠,疗痢大善。”诸如香连丸、木香导滞丸、驻车丸、蒜连丸、戊己丸、葛根芩连汤、芍药汤、白头翁汤等都是著名的治痢药。金元医家刘完素云:“古方以黄连治痢之最,治痢以之为君。”一般5~7天治愈,轻者每日2~3克,重者8~12克,与磺胺、氯霉素疗效相当,大便转阴速度更佳,具无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