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参状如人,初识赋妙名。
岭峰藏肢体,桠叶聚精灵。
善疗尊神草,誉冠列上珍。
热邪旺莫用,错用变刀刃。
高手巧配伍,相恶效相成。
莱菔子解毒,镇咳二合神。
历代均重用,今朝满园眷。
【形态采制】
人参,五加科草本多年生植物的根,根肥大,柱状圆形,多斜生,下部多生歧,均有横纹。须根长,有多数小疣状物。茎直立高30~70厘米,顶端多生2~6枚轮生掌状复叶,顶生伞形花序,淡黄绿色,果实为浆果状,红色。花期6~7月,果期7~9月,生于茂密的山地针阔叶林中。7~9月采挖去泥杂,晒干即可。
【传说故事】
“形态似人,功参天地”,故名人参(亦有称人身)。《广五行记》中云:“隋文帝时,上党一人宅后每夜有人呼叫,求之不得,去宅一里许,见人参枝叶异常,掘地入之五尺,得人参,如人体,四肢毕备,呼声随绝,观此则土精之名尤可证也。”故又有土精、地精、神草、人衔、鬼盖、黄参、血参、棒槌等名。
南宋谢翱《移山参》云:
移参窗北地,经岁日不至。
悠悠荒效云,背植足阴气。
新而养陈根,乃复作药饵。
天涯藜藿心,恰尔独种参。
有诗赞日:
深山有奇草,绿叶发华滋。
补虚健魄者,功檀数人参。
人参是第四冰川的孑遗植物,区域狭小稀贵,我国古代主产人参的地域有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后环境恶化,生态破坏,掠夺采挖,现已枯竭,现在野生的仅有东北三省及朝鲜半岛。清朝东北药材集散地在营口,有人参、五味子、关黄柏、关木通,销往港、澳、台,例如光绪33年(1908年)出口野山参77539海关两(1两为37. 68克)。宣统元年(1909年)出口野山参74908海关两。由此可知,当时蕴藏量还较为丰富。光绪皇帝称参为“仙丹”,曾做诗:“性温生处喜偏寒,一穗垂如天竺丹。”
民众为了鞭挞那些肆意掠夺开采的人,还流传着一个传说故事:很久以前,山东有座云梦山,山上有座云梦寺,寺中有两个和尚。
老和尚无心在山上念佛,下山吃喝玩乐,谈天论地,反而对小和尚虐待。小徒弟面黄肌瘦,每天老和尚下山去了,小和尚干活时总有一个红肚兜小孩帮助小和尚干活。而老和尚回寺,小孩就不见了。日子久了,小和尚脸色红润,不论多少事都能干完。老和尚深感奇妙,就威逼盘问,方知是有一童子协助。老和尚深疑是神草棒槌,叫小和尚将一根红线的针别在小孩兜肚上。次日老和尚下山,小童来了,小和尚怕师父打骂,就照办。
第三天清晨,老和尚将小和尚锁在店内,自己带镐找到红线在一棵红松树边,高兴极了,真的刨出二个“参童”,放在锅里,加盖压石,然后叫小和尚生火烧煮。正巧,老和尚朋友来邀老和尚下山去。临行,老和尚对小和尚万般叮嘱:“我不回来,不能揭锅。”师父走后,锅内香气喷出,小和尚好奇,揭开锅盖,原来锅内煮的是一个大棒槌,一尝,香甜异常,小和尚不知不觉将棒槌吃光了,汤也喝光了。
当老和尚回来时,见此情景,气急败坏地追赶小和尚。小和尚跑了两步就悠悠腾空飞去,老和尚后悔莫及,知道这是参童在小和尚身上发挥的作用。
原来红松树下长了两个人参,被老和尚挖走一棵,另一棵正哭啼求救。老红松树说:“好孩子,别哭了,我带你到关东去吧!那里人烟稀少,我永远保护你。”于是,参童随红松逃到关东长白山的深山老林安家落户。从此关内人参日渐消失,而在长白山日渐发达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