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方一】
【配方】天冬、麦冬、熟地黄、生地黄、怀山药、莲子肉、红枣各等份。每210克药材用黄酒2500毫升。
【制法】将前七味捣碎,混匀,置容器中,加入黄酒,密封,隔水加热后,静置数日,即可饮用。
【功效】养阴生津,补肾健脾。
【主治】阴虚津亏并兼有脾弱所致的腰酸、须发早白、神志不宁、食少等症。有利于延缓因阴虚津少所致的“早衰、未老先衰”现象。
【用法】口服。不拘时,适量服用。药渣可制成丸剂服用,每丸重6克,每次2丸,日服2次。
【附记】引自《万氏家传养生四要》。
【配方二】
【来源】《万氏家传养生四要》
【配方】生地黄20克,熟地黄20克,山药20克,天冬20克,麦冬20克,莲子肉20克,大枣20克。
【制法】大枣剖开去核,其他诸药切细,纱布袋盛装,扎口,置干净坛中,加入白酒1500毫升浸泡。容器加盖,置文火上煮沸15分钟,离火待冷却后,密封容器。5日后启封。将药渣取出榨汁,压榨液与药酒合并,装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日1次,每次20毫升。
【功效】补肾益精,健脾固肾。
【主治】用于阴精亏少,须发早白;头晕目眩,精神不振;脾胃虚弱,食欲不旺。
【附记】中医养生学颇为推崇调补脾肾二脏,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肾藏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应惜精、固精、填精;脾主运化,一切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都要依靠脾胃功能的正常发挥才能完成,而人体赖以生存的气血主要依靠营养物质经消化吸收后转化而成,所以脾胃又称为“气血生化之源”。基于这一点,中医养生学十分重视对脾胃的补益和调养。本方中生地黄、熟地黄、天冬补肾填精;山药、莲子肉、大枣健脾补气,莲子肉尚能固肾敛精;麦冬养阴生津。全方从调补脾肾人手,颇得中医养生之要领。
【配方三】
【来源】《万氏家传养生四要》
【配方】熟地黄30克,生地黄30克,山药30克,莲子肉30克。天冬30克,麦冬30克,大枣30克。
【制法】将大枣去核,同其他药共加工成粗粒状,用纱布袋盛,扎口,放净坛中,将白酒1000毫升倒入,加盖,置文火煮数百沸,离火待冷却后,密封,置阴凉处。20日后开封,去药袋,装入净瓶中,即得。
【用法】口服。每次10~20毫升,每日2次。
【功效】补肾养阴,健补脾胃。
【主治】用于腰酸,神疲乏力,食欲不振,须发早白等。
【附记】本酒名从《诗经》“为此春酒,以介眉寿”而来,意思是饮此酒有延年益寿之功。本药酒也可用民间自酿之米酒来制作,服用剂量可适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