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来源】骨碎补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的干燥根茎。全年均可采挖,除去泥沙杂质,干燥,或再燎去茸毛(鳞片)。
【古代炮制方法】南北朝刘宋时代有蜜拌润后蒸(《雷公》)的方法。唐代有炒制、姜制(《理伤》)等方法。宋代有火炮(《证类》),盐水炒(《总录》),f去毛、酒拌蒸(《局方》),酒浸炒、焙制(《妇人》)等方法。明、清时代增加了炒黑(《普济方》)、炙制(《理例》)、蒸焙(《本草汇》)、酒炒(《增广》)等炮制方法。
【现代炮制方法】
1.骨碎补:取原药材,除去非药用部位及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
2.砂炒骨碎补:先将砂置热锅内,用武火加热,至灵活状态时,投入骨碎补,不断翻动,炒至鼓起,取出,筛去砂,放凉,撞去毛。
【饮片性状】骨碎补为不规则的厚片,周边密被深棕色至暗棕色的小鳞片,柔软如毛,经火燎者呈棕褐色或暗褐色,片面红棕色或淡红棕色,有小黄点呈圆圈状排列;质坚硬;无臭,味淡、微涩。砂炒骨碎补为扁圆状鼓起的厚片,质轻脆,表面棕褐色或焦棕色,折断面淡棕褐色或淡棕色,气微,味微涩。
【质量标准】骨碎补水分不得过15.0%,总灰分不得过8.0%,按干燥品计算,含柚皮苷不得少于0.50%。骨碎补饮片水分不得过14.0%,总灰分不得过7.0%。
【炮制目的】骨碎补味苦,性温。归肾经、肝经。具有补肾强骨,续伤止痛的功能。用于肾虚腰痛,耳鸣耳聋,牙齿松动,跌仆闪挫,筋骨折伤,及外治斑秃、白癜风等。
骨碎补生品密被鳞片,不易除净,且质地坚硬而韧,不利于粉碎和煎煮出有效成分,故临床多用其炮制品。经砂炒后,质地松脆,易于除去鳞片,便于调剂和制剂,有利于煎出有效成分,以补肾强骨,续伤止痛为主。用于肾虚腰痛,久泻及跌打损伤、骨折疼痛等。
【应用选择】
制用
(1)肾虚腰痛:常与牛膝(酒浸)、肉苁蓉(酒浸)、炮附子等同用,具有补肾止痛的作用,用于肝肾风虚,上攻下注,筋脉拘挛,骨节疼痛,头面浮肿,手臂少力,腰背强痛,脚膝缓弱,屈伸不利,行履艰难,如骨碎补丸(《局方》);若与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等同用,用于肾虚腰痛、耳鸣、耳聋、牙痛及久泻,如加味地黄汤(《本草汇言》);若与革Z(酒炒)、牛膝(酒炒)、当归(酒拌)等同用,用于妇人阳气虚弱,外寒侵袭,腰脚疼痛,腹胁拘急,如骨碎补散(《妇人》)。
(2)跌仆损伤:常与自然铜、败龟、没药等同用,具有续伤止痛的作用,用于金疮,伤筋断骨,疼痛不可忍,如骨碎补散(《圣惠方》);若单用骨碎补120克,浸酒500毫升,分10次内服,每日2次,另晒干研末外敷,用于接骨续筋(《泉州本草》)。
【现代研究】骨碎补中含有柚苷,骨碎补双氢黄酮苷。槲蕨根茎中含有蕨7烯,蕨9(11)烯,萘22(9)烯,何帕21烯等成分。另含β-谷甾醇,豆甾醇,芸苔甾醇。
骨碎补可预防高脂饲料所致的家兔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增高,并防止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骨碎补能促进骨对钙的吸收,并提高血钙和血磷水平,从而有利于骨折的愈合。骨碎补双氢黄酮苷有明显的镇静和镇痛作用。
骨碎补的炮制方法历代都要求“去毛”、“燎去毛”、“刮去毛”等,现代大多以炒制或砂烫后,使其受热膨胀,绒毛焦枯,易于除去。或将砂烫后的骨碎补片放入糖衣锅或滚筒式炒药机中,转动以磨擦后撞断绒毛,再取出筛净。经砂烫、炒制后,骨碎补质地酥脆,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提取,测定骨碎补生品、清炒品、砂烫品及烘制品等4种饮片中柚皮苷的含量,结果砂烫品、烘制品比生品高47.45%,清炒品比生品高34%。
骨碎补经去毛净制后,可提高总黄酮及柚皮苷含量;经砂烫、酒制、盐制后,并不影响总黄酮及柚皮苷含量,却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采用正交试验法,以醇浸出物含量、总黄酮含量和柚皮苷含量为指标,优选出砂烫骨碎补的最佳工艺为:每100千克骨碎补用500千克砂子,砂温180℃,烫制1分钟。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柚皮苷的含量为指标,优选盐炙骨碎补的最佳炮制工艺为:每20克骨碎补用30毫升盐水(含盐4克),浸泡8小时,在190℃下砂烫4分钟。研究表明,骨碎补经用砂烫、恒温烘烤及微波炮制去毛后可以提高总黄酮及浸出物的含量。并且:微波法优于其他方法。
【附】
1.近代炮制方法还有炒法、酒炒法。
2.文献摘录“用治耳聋,削作细条,火炮,乘热塞耳”(《证类》)。“炒熟研末,猪腰夹煨,空心食之,能治耳鸣及肾虚,久痢牙痛”(《本草正》)。
【总结】骨碎补的古代炮制方法有火炮、蜜制、炒制、姜制、盐制、酒制、焙制、炙制、蒸制等。现代用生切制及砂炒。砂炒制后,能使其质地疏松,易于除去鳞叶,也有利于切制、粉碎及有效成分的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