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来源】红曲米为人工培养曲霉科真菌紫色红曲霉Monascus parpureus Went.的菌丝体及孢子,使菌丝在粳米内部生长,使整个米粒变为红色的制品。
【古代炮制方法】宋代始见红曲,但制曲方法不详,见有焙制(《朱氏》)法。元代有炒制法(《活幼》)。明代对制曲方法阐述较详,如:“白粳米一石五斗,水淘浸一宿,作饭。分作十五处,人曲母三斤,搓揉令匀,并作一处,以帛密覆。热即去帛摊开,觉温急堆起,又密覆。次日日中又作三堆,过一时分作五堆,再一时合作一堆,又过一时分作十五堆,稍温又作一堆,如此数次。第三日,用大桶盛新汲水,以竹箩盛曲作五六分,蘸湿完又作一堆,如前法作一次。第四日,如前又蘸。若曲半沉半浮,再依前法作一次,又蘸。若尽浮则成矣,取出日干收之”(《纲目》)。
【现代炮制方法】
1、红曲:
(1)自然发酵法:选择红色土壤地,挖一深坑,在坑上下周围铺以篾席,将粳米倒人其中,上压以重石,使其发酵而变为红色。经3~4年后,米粒外皮紫红色,内心亦为红色。若内心有白点,表示尚未熟透,品质较差。取出,晒干。
(2)人工控制发酵法:将饴糖调至糖度20%,加入0.5%的硫酸铵,5%可溶性淀粉,2%琼脂,加热溶解后,分注于试管,灭菌,冷凝后,加入紫色红曲霉菌种,培养活化后,于2~4℃冷藏备用。取上述培养液(无琼脂),分装于250毫升三角烧瓶中,每瓶100毫升,灭菌,待冷却后,在无菌条件下,取二级菌种约1立方毫米接种。在32℃条件下,培养120小时,即可使用。
将白粳米投入水池,放水淹没粳米,浸泡12~24小时,使其充分吸收水分,然后取出上笼蒸20分钟。将凉至40℃的无菌水配成5%的醋酸溶液,加入菌种瓶中,每瓶100ml,于32℃活化6小时,待蒸米温度降至40℃时,加入上述菌液,充分搅拌,使米变得通红。接种量为每千克蒸米加菌液100毫升。将拌好的曲料装入布袋,每袋约2kg,装量约占布袋容积的2/3.放人发酵室的床架上。刚开始,室温应保持在26~30℃,24小时后,由于曲米发酵,曲米温度可达38℃以上,可打开带过滤装置的通风窗,令其自然通风。如温度过高,可采用风扇散热。48小时后,水分大量蒸发,可将米连同布袋投入洁净的水池中浸润20分钟。以后,每隔2小时淋一次水,使水分含量维持在38%~40%,并经常抖动布袋,使其发酵均匀。待粳米全部变为紫红色时,倒出,堆积,上盖布袋捂一夜。当掰开米粒,内茬呈鲜红色时,可摊开晒干或60℃烘干,即成。成品应无结块。
2、红曲炭:将净红曲置热锅内,用武火微炒,使外部呈黑色,内部呈老黄色为度,喷淋清水,冷却,取出晾干。
【饮片性状】红曲呈米粒状,多碎断,表面紫红色或棕红色,断面粉红色;质脆,手捻之易粉碎,染指;微有酸酵气,味淡。红曲炭,形似红曲,外皮呈黑色,内部呈老黄色,有焦香味。
【炮制目的】红曲味甘,性温。归肝、大肠经。具有活血化瘀,健脾消食的功能。用于产后恶露不净,瘀滞腹痛,食积饱胀,赤白下痢,外用治跌打损伤。
【应用选择】
1、心腹作痛红曲、香附、乳香各等分,为末,酒服(《摘元方》)。
2、湿热泄痢用六一散,加炒红曲,为末,蒸饼为丸,如丹溪青六丸(《丹溪》)。
3、小儿吐逆配伍白术(麸炒)、炙甘草,为末,煎枣子、米汤送下(《经验济世方》)。
4、Y瘕痞积配伍酒曲、半夏曲、鸡内金、延胡索、瓦楞子、海石(芒硝煮、醋煅)、猪胰,为末糊丸,可治Y瘕痞积肠覃等证结于肠外,如胰楞丸(《医级》)。
5、小儿头疮红曲捣Z,可治小儿头疮,因伤湿入水成毒,脓汁不止(《百选一方》)。
【现代研究】从红曲米中提取红、黄色素,可用于食品工业。通过发酵,从中分离出抗生素Monascidin和Monascidin A及辅酶Q10。还提到一种核酸酶的抑制物NMP。
【附】文献摘录:“入药以陈久者良”(《纲目》)。“以粳米蒸窨而成……导滞化食,行血和营,即其蒸窨变化之性”(《便读》)。“红曲,消食健脾胃与神曲相同,而活血和伤,惟红曲为能,故治血痢尤为要药”(《本草经疏》)。
【总结】红曲米始载于《饮膳正要》,云:“味甘,平,无毒。健脾,益气,温中。腌鱼肉用”。时珍曰:“红曲本草不载,法出近世,亦奇术也。”《本草纲目》中造红曲是用曲母发酵法制得,详细记载了曲种、如何控制水分、发酵温度等,已接近现代人工控制发酵法。现代炮制书籍多记载自然发酵法,由于发酵时间长,质量及卫生条件难以控制等种种原因,已很少应用,近乎失传。但综观近代研究发展,红曲亦是一味值得深入研究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