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增长不可逆的事实,养老是每一个人或迟或早要面对的命题,终有一天我们会步入老年生活。养老机构的增长创造了更多养老机会,提供了多样化的养老方式,但是,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不是交易,而是每个家庭成员共同的责任。
进入养老院大部分存在以下情况,常年卧床不起,衣食起居随时需要有人照料;有偏瘫等症状,日常活动需他人从旁协助;轻度失智,需要有人照看避免发生意外;身体好,精神状态佳,与儿女同住不习惯。因此在入住选择时,首先是考虑到身体健康状况与机构服务的匹配,另外从以下因素的决定:
论经济能力,大部分老年人都难以自主承担入住养老院所需的费用。而面对养老难题的子女,多数是上有老下有小,其中不乏独生子女,同样有一定负担。
选择合理的价位,但并不因此削弱服务质量的期望,而是借助系统快速查看机构是否否在资源上合理分配,让各部分的衔接和执行流畅,高效的运营降低了机构的成本,对老年人也是性价比之选。
年龄影响,老人学习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与意愿较弱,进入一个新环境,往往会在心理上有所抗拒。
是否能直观感受到舒适甚至熟悉的氛围,将有助于减少长者认知负担。
此外,环境优化还包含相关的硬件设施配置:清晰的导视设计和无障碍整体规划,能帮助长者便捷地行动;智能传呼辅助设备与相适配的便携式数字化工具,能促进他们与护工之间建立起更紧密的联系;各类设计的协同作用能帮助长者更轻松地建立起新习惯,融入新生活。
当前,养老机构服务内容同质化严重。看似集中了生活照料、日常娱乐、养生,老年社交等各个方面,实则缺乏新意,收效甚微。实际上,对不同特质的老人而言,适合的产品数量与服务品质会有较大差异。
考虑自己的年龄、健康、受教育水准等实际状况,对养老院的老人群体进行细分,选择与入住者相近的,能提供满意的个性化服务,才让能长者安心满意产生归属感。
设想,年迈的自己希望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会有哪些需求?实际上,老人所期望的是平凡简单的相处,能受到平等如常人一样的对待。
对长者而言,养老院除了做好基本的护理工作外,要尽可能地帮助他们维系与家人、朋友之间的关系,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活动条件。
同时,让他们能够对一些事情做出决策,拥有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也可以给他们带来更多心理慰藉。
综合老人、家属,养老院的视角来思考,能够对各方需求进行多元且细致的划分,并以此总结考虑具体的实现方式:
老人的居住生活质量,需要多方参与,协同作用,才能全面提升。
一般的的入住流程:
首先看其他入住者的日常生活和真实情感。其次服务人员的态度是否热情友善,评估员、看护人员甚至行政、财务(及院内的其他服务人员)他们的表现也很重要。
除人员触点外,在物理环境触点在服务体验流程中也很重要,具体可按功能划分为:接待区空间居住空间餐饮空间休闲娱乐空间活动公告空间交通流动空间
既有良好的人情氛围,又符合视觉美观,更要顾及气味、音乐等辅助性体验要素。
由于每个老人身体健康状况各不相同,尽量是否有个性化服务。譬如,患有痴呆症晚期的老人很难参与过于复杂的活动,若能为他们安排一次小型的朋友聊天会、或是吃甜点等简单的活动,就足以能感受到愉悦与满足。
此外,老人住在养老院中,难免会遇到身边的同龄人离去的状况,或许会因此感到悲伤与失落。若面面对情绪问题时,专业人员是否有相应的机制为老人提供温暖的情感关怀,帮助他们化解负面情绪。
一个好的养老机构会是一个有温度的场所,所有设计都基于对老人意愿的尊重。让老人在晚年能对生活保有持续的热情与期待,打从心底感受到幸福,是我们需要共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