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杨志红
央视网消息: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增强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其中指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人员交流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就集聚了8600多万常住人口,在广东长期工作和居住的港澳居民有53.8万人。随着区内居民的流动越来越多,产生的跨地区接种疫苗不互认、不同步,三地续种补种政策差异等问题,困扰着不少跨区居民。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港区全国政协委员杨志红建议,完善大湾区内可供使用的疫苗品种,探索出合适的疫苗接种服务和互认体系。
据了解,大湾区内各地已上市的疫苗基本能满足本地区疾病防控需求,但三地疫苗品类、接种政策、接种程序、疫苗付费等方面均存在差异。杨志红建议,可将部分进口疫苗,尤其是港澳地区广泛使用的创新性疫苗纳入到“药械通”中;或经过监管层面的顶层设计,构建全新的“港澳疫苗通”,允许港澳广泛使用的疫苗进入大湾区非免疫规划疫苗范畴。同时,构建大湾区互联互通的疫苗接种信息系统。制定不同种类疫苗在大湾区内互认或序贯接种程序,为港澳同胞和“跨大湾区家庭”的生活提供便利。对于三地同种疾病采用不同品规疫苗进行予以互认,相关疫苗接种记录不成为制约入学、就业、流动的条件。
此外,杨志红认为,要推动应急疫苗和创新疫苗的国内与国外同步开发,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的国际合作;发挥区域优势,引进创新疫苗技术,加速本土化生产。(校对 娄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