鞘膜积液是睾丸鞘膜腔内液体积聚过多,超过正常量形成的一种囊性病变。
鞘膜积液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原发性鞘膜积液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创伤、炎症有关;继发性鞘膜积液则多与泌尿生殖系统炎症、阴囊手术、疝修补、腹水、心力衰竭等因素有关。
睾丸鞘膜腔内积液量不多时一般没有明显症状,可能会在体检中被发现。当积液量增多时,患者会有阴囊肿胀、阴囊下坠感以及牵扯痛等症状。
鞘膜积液量较少时通常无明显不适,鞘膜积液量逐渐增多时可出现下坠感、牵扯痛等症状。
当鞘膜腔内积液量增多、囊肿增大时,肿物呈圆形或梨形,触之有弹性,因为囊肿张力增高,患者会自觉有轻度的牵扯疼痛。如果是交通性鞘膜积液,由于鞘膜囊腔与腹腔相通,患者在变动体位时,还会出现明显的包块大小变化;巨大鞘膜积液会导致男性阴茎内陷,造成排尿困难、性生活困难等情况。
鞘膜积液可以通过非手术或手术方式治疗,婴幼儿鞘膜积液有自行吸收的可能,建议家长定期就医随访观察。
鞘膜积液可能与鞘膜慢性炎症、其他原发疾病或手术以及发育延迟等因素有关。
1、鞘膜慢性炎症
多见于原发性鞘膜积液,通常会在病理检查中发现,可能与既往创伤或炎症有关。
2、其他原发疾病或手术
睾丸炎、附睾炎、阴囊手术、疝气手术等原发疾病或手术会引起继发性鞘膜积液。
3、发育延迟
发育延迟主要见于婴儿型鞘膜积液,由于婴儿淋巴系统发育较迟会出现积液,发育完善后积液会自行吸收。
当存在阴囊肿胀、阴囊下坠感、阴囊部位疼痛等情况时需要就医。
1、阴囊肿胀
鞘膜积液是因为鞘膜腔内液体的产生量超过吸收能力引起的,因此患者会有阴囊肿胀现象,即使没有疼痛感也要及时就医。
2、阴囊下坠感
少量的鞘膜积液一般不会有明显不适,积液较多会导致男性阴囊有下坠感、发胀,此时要及时就医。
3、阴囊部位疼痛
鞘膜积液量较多会引起牵引痛,患者会自觉阴囊部位有疼痛感,可以就医完善检查进行诊断。
鞘膜积液的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
急性期患者需要卧床休息,使用阴囊托托起阴囊;如果是婴幼儿鞘膜积液,不满六月龄的,家长在孩子剧烈哭闹后要关注孩子阴囊肿块大小变化,必要时可以就医做超声检查。
2、药物治疗
如果是炎症引起的积液,可以给予抗生素类药物治疗,炎症好转后积液也会自行消退,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药物等。
3、手术治疗
体积较大、症状明显者可以根据鞘膜积液类型手术处理,常见的手术方式有鞘膜开窗术、鞘膜反转术等。
鞘膜积液患者要保持局部清洁卫生,注意日常生活管理及日常病情监测等。
1、保持局部清洁卫生
患者日常要注意保证阴囊部位的清洁,可以使用温水适当清洗私处,以免引起继发感染。
2、注意日常生活管理
保证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以高维生素、高蛋白食物为主;适度用阴囊托可以减轻阴囊坠胀及疼痛感,有助于鞘膜积液吸收。
3、日常病情监测
手术后鞘膜积液有复发的可能,患者需要注意手术部位的变化;6月龄以下的婴幼儿型鞘膜积液可以自行吸收,家长应定期携带孩子就医随访,观察病情变化。
鞘膜积液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原发性鞘膜积液与先天发育有关,没有有效的预防方式;继发性鞘膜积液与外伤以及睾丸炎、附睾炎等疾病有关,避免诱因,积极治疗疾病可以避免引起鞘膜积液。
男性日常要注意避免过激性生活、剧烈运动,可以降低下腹损伤的可能性,从而避免创伤引起鞘膜积液;其次,睾丸炎、附睾炎大多是细菌、衣原体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的,性生活期间规范使用安全套能够有效减少因性传播引起的生殖系统炎症,从而降低鞘膜积液发病风险。
男性日常还要注意保持会阴、外生殖器官的卫生,出现感染时及时接受合理治疗均能降低继发性鞘膜积液的发生几率。
鞘膜积液患者就医后医生会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式进行诊断。
1、体格检查
视诊会发现一侧阴囊有明显肿胀,呈卵圆形或梨形;触诊时囊内肿物无压痛,表面光滑;用手电筒从肿块下方往上照,呈透光性。
2、实验室检查
炎症引起的继发性鞘膜积液患者做血常规、尿常规等检查时会发现白细胞有明显升高的现象。
3、影像学检查
泌尿系统B超检查可发现睾丸鞘膜腔内有液性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