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恩病是一种消化道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
克罗恩病的病因并不明确,可能涉及环境、遗传、感染、免疫等多种因素,按照发病年龄可分为A1、A2及A3型,按照病变部位可分为L1、L2、L3及L4型,按疾病活动度可分为缓解型、轻型、中型、重型,发病通常较为隐匿且缓慢,症状通常以腹痛、腹泻、体重下降、便秘等为主。
大多数患者经规范治疗可有所好转,但有一部分患者可反复发作,预后情况较差。
克罗恩病的症状通常包括腹痛、腹泻、发热等。
1.腹痛
患者通常可在右下腹或脐周出现间歇性疼痛或痉挛性疼痛并伴有腹鸣,进食后可明显加重,但在排气、排便后可自行缓解。
2.腹泻
患者早期可出现间歇性的腹泻,后期则可转为持续性腹泻,而且排出的粪便大多为糊状便,部分患者在乙状结肠、直肠、肛门受累时可排出黏液脓血便。
3.发热
多数患者可表现为间歇性的低热或中度热,少部分患者可形成高热。
克罗恩病的病因包括环境、遗传、感染等因素。
1.环境因素
患者长期吸烟、过多食用高脂食物或存在作息不规律、暴饮暴食、不规律进食等情况,均可引起克罗恩病。
2.遗传因素
有研究认为克罗恩病属于多基因病,通常遗传亲代缺陷基因的人群在受环境因素影响时较易患克罗恩病。
3.感染因素
患者肠道感染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可导致肠道黏膜受损,并影响菌群平衡、产生异常免疫反应,从而引起克罗恩病。
克罗恩病的就医过程分为观察症状、询问病史、完善检查等。
1.观察症状
患者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寒战、严重腹痛腹泻、腹部包块、恶心呕吐、严重脱水等症状时应及早至消化内科或胃肠外科就诊。
2.询问病史
医师会咨询患者是否有相关疾病的家族遗传史、是否从事特殊职业、是否有吸烟酗酒情况,从而帮助诊断疾病。
3.完善检查
患者就医后需进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项目,医师根据检查结果可以诊断疾病。
克罗恩病的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1.一般治疗
患者平时需戒烟、戒酒,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可多食用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避免暴饮暴食、不规律进食。
2.药物治疗
患者遵医嘱选用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生素、单克隆抗体类药物可以控制炎症,腹泻较为严重时可以选用蒙脱石散、盐酸洛哌丁胺胶囊、复方地芬诺酯片等药物抑制腹泻。
3.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无效或合并完全性肠梗阻、急性穿孔、大出血的患者可以进行手术。
克罗恩病的日常护理方法包括家庭护理、生活管理、监测病情等。
1.家庭护理
克罗恩病的治疗周期较长,家属应监督患者遵医嘱用药,同时需安抚患者以消除负面情绪,引导其积极配合医师诊治。
2.生活管理
患者平时需注意饮食均衡,保持作息规律,避免过多食用高脂高糖食物,严禁滥用抗生素。
3.监测病情
患者平时需观察症状变化,腹泻次数增多、腹痛持续加重时均需复查。
预防克罗恩病的方法包括调整饮食、改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等。
1.调整饮食
平时需注意合理搭配膳食,多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避免过多食用辛辣刺激、油腻荤腥食物。
2.改善生活方式
日常需保持作息规律,避免吸烟、酗酒,同时可适当增加运动量以改善胃肠道功能、增强免疫力。
3.定期体检
每年应进行1-2次体检,有相关家族遗传史或具备其他高危因素的人群可以增加体检次数。
医师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结果可以诊断克罗恩病。
1.临床表现
患者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寒战、严重腹痛腹泻、腹部包块等症状时通常提示有患克罗恩病可能性,医师据此可以进行初步判断。
2.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检查、粪便隐血试验等,检查显示血红细胞含量减少或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说明患克罗恩病概率较大,有助于医师诊断。
3.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造影检查、CT检查、MRI检查等,可以明确病变的分布位置并观察肠腔损伤情况,可以作为诊断依据。
4.内镜检查
内镜检查包括结肠镜检查、胶囊内镜、双气囊小肠镜等,可以直接观察肠壁的损伤情况,发现有克罗恩病病变特征即可诊断疾病。